|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导言 | 第10页 |
| 第一章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泛化的概况 | 第10-22页 |
| 第一节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犯罪现状 | 第11-16页 |
|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 第11-13页 |
|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犯罪现状 | 第13-16页 |
| 第二节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法治现状及评析 | 第16-22页 |
| 一、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犯罪立法状况 | 第16-18页 |
|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犯罪司法现状 | 第18-20页 |
| 三、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犯罪法治现状评析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细化的依据和基础 | 第22-34页 |
| 第一节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细化之依据与基础 | 第23-30页 |
| 一、入罪范围细化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 二、入罪范围细化的政策依据 | 第26-27页 |
| 三、入罪范围细化的现实基础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域外立法例借鉴 | 第30-34页 |
| 一、域外入罪范围立法例 | 第30-32页 |
| 二、域外入罪范围立法例评析 | 第32-34页 |
| 第三章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细化的原则和途径 | 第34-45页 |
| 第一节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细化的原则 | 第34-38页 |
| 一、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 第35-36页 |
| 二、入罪范围必要性原则 | 第36-37页 |
| 三、最大利益保护原则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入罪范围细化之途径 | 第38-45页 |
| 一、入罪范围立法模式之选择 | 第38-40页 |
| 二、入罪范围细化之罪名选择 | 第40-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附录一 | 第46-57页 |
| 附录二 | 第57-60页 |
| 附录三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在读期问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