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两相流管道内腐蚀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7-8页 |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8-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2 油气两相流管线中的腐蚀类型研究 | 第11-20页 |
·油气两相流腐蚀介质分析 | 第11-12页 |
·CO_2的腐蚀 | 第12-16页 |
·CO_2的腐蚀机理 | 第12-13页 |
·CO_2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H_2S的腐蚀 | 第16-18页 |
·H_2S的腐蚀机理 | 第16页 |
·H_2S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腐蚀—冲蚀的协同作用 | 第18-20页 |
·腐蚀—冲蚀协同作用机理 | 第18页 |
·冲刷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3 油气两相流管线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20-57页 |
·CO_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20-23页 |
·De Waard—Milliams模型 | 第20-21页 |
·非缓冲介质中的CO_2腐蚀的预测模型 | 第21页 |
·IFE-CORR模型 | 第21-23页 |
·油气两相流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23-50页 |
·Lafayette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3-26页 |
·Lafayette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求解 | 第26-50页 |
·油气两相流冲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50-53页 |
·算例 | 第53-57页 |
4 段塞流腐蚀研究 | 第57-85页 |
·段塞流腐蚀机理 | 第57-58页 |
·段塞流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58-63页 |
·段塞流腐蚀速度计算公式 | 第58-59页 |
·段塞流主要流体参数的计算 | 第59-63页 |
·段塞流动数值模拟 | 第63-75页 |
·段塞流双流体模型的建立 | 第63-69页 |
·双流体模型的求解 | 第69-75页 |
·算例 | 第75-79页 |
·段塞流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 | 第79-85页 |
·剪切力对段塞流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79-83页 |
·含气率对段塞流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管径对段塞流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84-85页 |
5 程序编制 | 第85-90页 |
·软件功能简介 | 第85页 |
·软件功能模块 | 第85-86页 |
·软件界面 | 第86-90页 |
6 油气两相流管道内腐蚀监控 | 第90-102页 |
·油气两相流管道内壁的腐蚀监测 | 第90-91页 |
·电化学腐蚀监测 | 第90-91页 |
·CO_2的腐蚀率测定 | 第91页 |
·油气两相流混输管道内壁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 | 第91-102页 |
·CO_2腐蚀的防护措施 | 第92-93页 |
·H_2S腐蚀的防护措施 | 第93-97页 |
·严重段塞的控制方法 | 第97-101页 |
·从流体力学方面控制冲刷腐蚀 | 第101-102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建议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附录A | 第107-108页 |
附录B | 第108-112页 |
附录C | 第112-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