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表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细胞与组织的长期保存简介 | 第13-14页 |
·冷冻干燥保存 | 第14-17页 |
·冷冻干燥保存原理 | 第14-15页 |
·冷冻干燥保存研究历史 | 第15-16页 |
·冷冻干燥保存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研究现状 | 第17-28页 |
·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一般步骤及要点 | 第17-22页 |
·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精子冷冻干燥保存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细胞冷冻干燥保存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8-30页 |
·去除、添加保护剂 | 第28-29页 |
·降温过程中的模型 | 第29页 |
·升华干燥过程的模拟 | 第29-30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二章 人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中的渗透性损伤分析 | 第38-59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本章概要 | 第39页 |
·红细胞的获取、处理、常规检测及所使用的仪器 | 第39-44页 |
·红细胞的获取和洗涤 | 第39页 |
·血红素回收率检测与分光光度计 | 第39-42页 |
·血细胞分析仪 | 第42页 |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总浓度及红细胞回收率 | 第42-44页 |
·保护剂添加方式的比较 | 第44-46页 |
·不同渗透压的NaGl溶液的配备 | 第44页 |
·向红细胞悬浮液添加NaCl溶液方法的比较 | 第44-45页 |
·不同浓度NaCl溶液添加后Hb溶血率的测定 | 第45页 |
·以不同方式添加后Hb溶血率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保护剂洗涤方法的比较 | 第46-48页 |
·按不同方式洗涤红细胞 | 第46-47页 |
·不同方式洗涤后细胞Hb溶血率结果 | 第47-48页 |
·保护剂添加洗涤后红细胞溶血率与渗透压关系的实验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不同浓度NaCl溶液添加洗涤后的细胞损伤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KK方程对以不同方式添加洗涤保护剂的模拟 | 第49-53页 |
·人的红细胞冻干中渗透性损伤讨论 | 第53-56页 |
·保护剂不同添加和洗涤方式的比较 | 第53-54页 |
·红细胞冻干保存中所能承受的渗透压极限 | 第54-55页 |
·冻干红细胞复水洗涤时的渗透性损伤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三章 人红细胞冻干保存中保护剂选择和冻干程序优化 | 第59-93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本章概要 | 第60-61页 |
·真空冷冻干燥机(Advantage EL,Virtis,USA) | 第61页 |
·人红细胞冻干保护剂的比较和选择 | 第61-76页 |
·渗透性保护剂的比较 | 第61-69页 |
·聚合物PVP和HES的比较 | 第69-75页 |
·冻干保护剂组成 | 第75-76页 |
·人红细胞冻干程序的优化 | 第76-89页 |
·搁板最低温度的设置 | 第76-77页 |
·干燥程序的选择 | 第77-78页 |
·不同降温速率的比较 | 第78-81页 |
·用修正的胞内冰形成模型对不同Lp下低温损伤的模拟 | 第81-88页 |
·本节讨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第四章 冻干人红细胞复水及复水损伤机理探讨 | 第93-117页 |
·引言 | 第93-95页 |
·本章概要 | 第95页 |
·不同复水溶液的比较 | 第95-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页 |
·不同复水温度的比较 | 第97-100页 |
·保护剂的配制与红细胞的冻干、保存 | 第97页 |
·冻干红细胞样品的扫描电镜观测 | 第97-98页 |
·冻干红细胞不同温度下复水及回收率测定 | 第98页 |
·实验结果 | 第98-99页 |
·本节讨论 | 第99-100页 |
·不同复水速度(蒸汽预复水与直接复水)的比较 | 第100-105页 |
·红细胞的冷冻干燥与保存 | 第100-101页 |
·蒸汽预复水与直接复水 | 第101页 |
·复水后血红素(Hb)回收率洲定 | 第101-102页 |
·PVP组样品洗涤后细胞恢复率指标测定 | 第102-103页 |
·本节讨论 | 第103-105页 |
·干燥人红细胞膜相变及复水时膜相变损伤机理探讨 | 第105-109页 |
·干燥红细胞血影的制备和干燥 | 第105-107页 |
·干燥红细胞血影相变温度测定 | 第107页 |
·干燥红细胞血影相变温度 | 第107-108页 |
·本节讨论 | 第108-109页 |
·冻干红细胞复水时体积响应及体积变化损伤机理探讨 | 第109-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实验结果 | 第111-112页 |
·本节讨论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人的精子冷东干燥保存保护剂的初步优化 | 第117-137页 |
·引言 | 第117-118页 |
·本章概要 | 第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21页 |
·冻干保护剂的配制 | 第118-119页 |
·人精子的获取和预处理 | 第119页 |
·冻干保护剂的添加 | 第119页 |
·人精子的冻干 | 第119-120页 |
·冻干样品的复水和保护剂的洗涤 | 第120页 |
·伊红Y染色实验 | 第120页 |
·低渗膨胀检测实验 | 第120-121页 |
·人精子形态的电镜观察 | 第121页 |
·实验结果 | 第121-125页 |
·冻干复水后人精子的伊红Y染色实验 | 第121页 |
·冻干复水后人精子的低渗膨胀实验 | 第121-122页 |
·冻干复水后人精子形态的电镜观测 | 第122-125页 |
·不同保护液的相变性质测定 | 第125-129页 |
·讨论 | 第129-132页 |
·冻干精子复水后微注射与受精能力检测简介 | 第132-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37-139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2-14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国际会议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受到奖励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