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灌丛地碳动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0页
   ·生物量、生产力第14-17页
     ·定义第14-15页
     ·影响因子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问题与展望第17页
   ·细根周转第17-21页
     ·定义第17-18页
     ·物种差异第18页
     ·环境因子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问题与展望第21页
   ·土壤呼吸第21-26页
     ·定义第21-22页
     ·影响因子第22-24页
     ·测量方法第24-25页
     ·问题与展望第25-26页
   ·叶面积第26-28页
     ·研究意义第26页
     ·测量方法及其评价第26-28页
     ·问题与展望第28页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2页
   ·地理位置第30页
   ·气候第30-31页
   ·土壤第31页
   ·植被第31-32页
第三章 毛乌素沙地油蒿生物量预测模型及其灌丛地生物量分配格局第32-50页
   ·引言第32-34页
   ·研究方法及统计分析第34-37页
     ·土壤取样和分析第34页
     ·植物取样和数据收集第34-35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5-37页
   ·结果第37-45页
     ·试验地土壤特性分析第37页
     ·不同生境油蒿枝水平异速关系第37-41页
     ·不同生境油蒿株水平异速关系第41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生物量分配格局第41-43页
     ·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第43-45页
   ·讨论第45-48页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碳储量研究第50-58页
   ·引言第50页
   ·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第50-52页
     ·植物取样、测定及其碳储量计算第50-51页
     ·土样取样、测定及其碳储量计算第51页
     ·数据分析第51-52页
   ·结果第52-54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植被碳储量第52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立枯、凋落物碳储量第52-54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第54页
   ·讨论第54-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生产力、细根周转研究第58-68页
   ·引言第58-59页
   ·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第59-61页
     ·地上、粗根生产力的测定第59页
     ·细根生产力的测定第59-60页
     ·数据分析第60-61页
   ·结果第61-64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上净生产力研究第61-62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下生产力研究第62-64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细根周转率的比较第64页
   ·讨论第64-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叶面积预测异速等式第68-74页
   ·引言第68页
   ·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第68-69页
     ·叶面积测定第68-69页
     ·数学统计分析第69页
   ·结果第69-72页
     ·不同生境枝水平油蒿叶面积异速关系第69-70页
     ·不同生境株水平油蒿叶面积异速关系第70-72页
     ·不同生境油蒿的SLA第72页
   ·讨论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比较研究第74-80页
   ·引言第74-75页
   ·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第75-77页
     ·土壤呼吸测定第75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取样及测定第75-76页
     ·数据分析第76-77页
   ·结果第77-78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土壤二氧化碳通量比较第77页
     ·不同生境油蒿灌丛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较第77-78页
   ·讨论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八章 总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历及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整理的论文目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剖与反思:受贿罪若干问题探究
下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