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法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
导言 | 第1-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法的现代性问题 | 第12-21页 |
(一) 现代性和现代性观念 | 第12-14页 |
(二) 理性法在近代西方的建构 | 第14-17页 |
(三) 马克思生存论视角中的法的现代性问题 | 第17-21页 |
二、青年马克思作为现代性的追随者和现代性的困惑者 | 第21-28页 |
(一) 青年马克思与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哲学 | 第21-23页 |
(二) 法是事物本质理性的体现 | 第23-26页 |
(三) 现代性的困惑与法的形而上学的动摇 | 第26-28页 |
三、马克思对法的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 第28-36页 |
(一) 马克思对法的现代性的批判的开始 | 第28-31页 |
(二) 马克思对异化的批判 | 第31-34页 |
(三)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辨证统一关系 | 第34-36页 |
四、马克思对法的现代性的拯救和超越 | 第36-41页 |
(一) 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创立 | 第36-38页 |
(二) 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深化 | 第38-41页 |
五、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法治的现代性问题 | 第41-47页 |
(一) 中国法治的“现代情结” | 第41-42页 |
(二) 中国法治的艰难转型 | 第42-45页 |
(三)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意蕴 | 第45-47页 |
结语:作为希望和超越的马克思主义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