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行波管论文

螺旋线行波管及耦合腔行波管输入输出结构设计与优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行波管论述第11-16页
     ·行波管的发展及优势第11-13页
     ·行波管的基本结构第13-14页
     ·行波管的主要性能参数第14-16页
   ·微波管CAD 集成环境第16-17页
   ·微波管输入输出结构第17页
   ·论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及主要工作第17-19页
   ·整篇论文的组织安排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常见慢波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第21-31页
   ·行波管的分类第21-22页
     ·以慢波结构的不同来划分第21页
     ·以功率大小的不同来划分第21-22页
     ·以聚焦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第22页
   ·构成慢波系统结构的条件第22-24页
   ·螺旋线慢波结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第24-25页
   ·皮尔斯的螺旋线导电面模型及螺旋带模型第25-27页
   ·耦合腔慢波结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第27-30页
     ·在耦合腔中慢波传播的基本原理第28-29页
     ·休斯结构的色散特性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行波管的输入输出结构第31-38页
   ·输入输出结构的作用第31页
   ·输入输出结构选择的依据及其种类第31-32页
   ·输入输出结构与慢波结构的匹配第32-36页
   ·散射参量及驻波比定义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慢波结构的设计、建模及仿真第38-47页
   ·螺旋线慢波结构的建模及其仿真第38-43页
   ·961HA 休斯型耦合腔慢波结构建模及仿真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输入输出结构设计及其仿真第47-67页
   ·同轴窗结构设计及其仿真第47-53页
   ·同轴窗与螺旋线慢波结构的联合仿真第53-56页
   ·耦合腔输入输出结构设计及仿真第56-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总结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功率宽带微波放大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网络编码在基于局部总线的NoC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