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私立广州大学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学术回顾 | 第13-14页 |
| ·研究难点 | 第14-15页 |
| ·资料来源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私立广州大学的创办背景与经过 | 第17-24页 |
| ·创办背景 | 第17-20页 |
| ·国立广东大学的成立 | 第17-18页 |
| ·陈炳权与专修学院 | 第18-20页 |
| ·私立广州大学的创办经过 | 第20-24页 |
| ·创办经过 | 第20-22页 |
| ·校名的由来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私立广州大学的沿革 | 第24-35页 |
| ·三个发展时期 | 第24-34页 |
| ·顺利发展初具规模 | 第24-27页 |
| ·筚路蓝缕曲折成长 | 第27-30页 |
| ·紧抓机遇复兴强大 | 第30-34页 |
| ·解放前夕和解放后的发展与结束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私立广州大学的学生培养特点 | 第35-47页 |
| ·教育方针 | 第35页 |
| ·学生培养特点 | 第35-47页 |
|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进 | 第35-39页 |
| ·倡导职业教育 | 第39-41页 |
| ·注重学生生活 | 第41-43页 |
| ·培养学习精神 | 第43-47页 |
| 第五章 广大精神和社会影响 | 第47-59页 |
| ·广大精神 | 第47-52页 |
| ·博学笃行知行合一 | 第47-49页 |
| ·注重体育团结拼搏 | 第49-51页 |
| ·艰苦创业乐观向上 | 第51-52页 |
| ·社会影响 | 第52-59页 |
| ·参加爱国运动响应政府号召 | 第52-54页 |
| ·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54-55页 |
| ·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 | 第55-59页 |
| 第六章 私立广州大学的局限 | 第59-65页 |
| ·学科设置重文轻理 | 第59-62页 |
| ·科技开发能力欠缺 | 第62-63页 |
| ·对外学术交流相对滞后 | 第63-65页 |
| 第七章 私立广州大学的办学启示 | 第65-73页 |
| ·发展的主要原因 | 第65-67页 |
| ·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65-66页 |
| ·创办人的积极作用 | 第66-67页 |
| ·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67-70页 |
| ·政府投入有限 | 第67-68页 |
| ·后期带有政治目的的三民主义教育 | 第68-70页 |
| ·对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借鉴 | 第70-73页 |
| 结语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