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成形时工艺方式与变形缺陷的数值模拟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6页 |
·引言 | 第10页 |
·多点成形工艺现状 | 第10-16页 |
·多点成形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多点成形工艺的产生及发展 | 第11-15页 |
·多点成形技术特点 | 第15-16页 |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发展 | 第17-20页 |
·国内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进展 | 第20-22页 |
·多 多点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现状 | 第22-23页 |
·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26-35页 |
·引言 | 第26页 |
·基 基本方程 | 第26-28页 |
·本构方程 | 第28-30页 |
·本构关系的一般原理 | 第28-29页 |
·基于流动理论的本构方程 | 第29-30页 |
·多点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 第30-34页 |
·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方程 | 第31-32页 |
·显式时间积分方法 | 第32-33页 |
·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压痕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53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有限元模型与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6-42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单元模型的选择 | 第37-38页 |
·虚拟成形速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材料参数 | 第39-42页 |
·成形方式对鞍形件压痕的影响 | 第42-48页 |
·成形件的表面观察 | 第42-43页 |
·网格变形 | 第43页 |
·压痕深度 | 第43-46页 |
·应变分布 | 第46-47页 |
·板料的流动趋势 | 第47-48页 |
·成形方式对球形件压痕的影响 | 第48-50页 |
·成形件的表面观察 | 第48页 |
·应变分布 | 第48-49页 |
·应力分布 | 第49-50页 |
·材质对压痕的影响 | 第50-51页 |
·弹性介质对压痕的影响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起皱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66页 |
·引言 | 第53页 |
·起皱的判定 | 第53-54页 |
·成形方式对球形件皱纹的影响 | 第54-58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4-55页 |
·模拟结果 | 第55-57页 |
·成形方式对皱纹高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成形方式对鞍形件皱纹的影响 | 第58-63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9页 |
·模拟结果 | 第59-60页 |
·不同厚度板料的皱纹 | 第60-62页 |
·板料的流动趋势 | 第62-63页 |
·皱纹大小的判定 | 第63-65页 |
·皱纹模型 | 第63页 |
·皱纹大小分析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回弹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6-81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通用回弹模型和对称回弹模型 | 第67-68页 |
·球形件回弹的影响因素 | 第68-70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68页 |
·模拟结果 | 第68页 |
·成形方式对回弹的影响 | 第68-70页 |
·板料厚度对回弹的影响 | 第70页 |
·鞍形件回弹的影响因素 | 第70-73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71页 |
·模拟结果 | 第71页 |
·成形方式对回弹的影响 | 第71-73页 |
·有压边和无压边成形对回弹的影响 | 第73-76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73页 |
·模拟结果 | 第73-74页 |
·成形方式对回弹的影响 | 第74-75页 |
·成形方式对应力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有压边成形大变形鞍形件时的回弹 | 第76-80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76页 |
·模拟结果 | 第76-77页 |
·成形件的回弹量 | 第77-78页 |
·成形件的应力释放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多点成形中的拉裂现象研究 | 第81-96页 |
·引言 | 第81页 |
·板料的成形极限 | 第81-83页 |
·典型成形件的拉裂 | 第83页 |
·压边传力区的拉裂 | 第83-86页 |
·影响拉裂的主要因素及抑制方法 | 第86-88页 |
·柔性压边成形 | 第88-95页 |
·柔性压边圈的制备 | 第88-90页 |
·压边效果的对比 | 第90-91页 |
·压边面中板料的流动 | 第91-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不同压边方式的对比 | 第96-118页 |
·引言 | 第96页 |
·压边方式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96-103页 |
·对起皱缺陷的影响 | 第96-97页 |
·对拉裂缺陷的影响 | 第97-98页 |
·对材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98-100页 |
·压边力的比较 | 第100-101页 |
·应变分布的比较 | 第101-102页 |
·成形力的比较 | 第102-103页 |
·压边圈厚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过渡区的比较 | 第103-105页 |
·成形力的比较 | 第105-106页 |
·压边力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压边力与皱纹 | 第107页 |
·压边力与板厚变化 | 第107-108页 |
·压边力与应力分布 | 第108-110页 |
·压边面的变化 | 第110-112页 |
·板料厚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板料材质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的论文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摘要 | 第132-136页 |
Abstract | 第136-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