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恩子坪1~#滑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工程概况 | 第11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滑坡失稳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滑坡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主要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9页 |
·气象水文 | 第20页 |
·气象特征 | 第20页 |
·水文特征 | 第20页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地层岩性 | 第21-23页 |
·地质构造 | 第23-27页 |
·褶皱 | 第23-24页 |
·断层 | 第24页 |
·节理 | 第24-27页 |
·卸荷裂隙 | 第27页 |
·地震活动 | 第27-29页 |
第3章 滑坡区基本特征 | 第29-60页 |
·形态特征 | 第29-31页 |
·边界特征 | 第31-37页 |
·后缘边界 | 第31-32页 |
·左侧边界 | 第32-33页 |
·右侧边界 | 第33-34页 |
·底滑面 | 第34-35页 |
·前缘边界及剪出口位置 | 第35-37页 |
·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7-49页 |
·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7-46页 |
·分区及规模 | 第46-49页 |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49-55页 |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 | 第49-50页 |
·土体物理力学试验 | 第50-55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55-60页 |
第4章 滑坡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分析 | 第60-72页 |
·滑坡形成条件 | 第60-63页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60页 |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性质 | 第60-61页 |
·地质构造 | 第61-6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62页 |
·地震等其它外动力条件 | 第62-63页 |
·滑坡形成过程 | 第63-68页 |
·原始基岩岸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63-65页 |
·滑动破坏过程 | 第65-68页 |
·滑坡成因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 第68-7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第5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72-96页 |
·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极限平衡分析 | 第73-85页 |
·计算模型及工况组合 | 第73-76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76-77页 |
·整体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77-78页 |
·分区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78-79页 |
·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79-82页 |
·局部稳定性计算 | 第82-85页 |
·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 | 第85-94页 |
·概述 | 第85页 |
·模型建立准则及其离散化 | 第85-87页 |
·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87-90页 |
·变形场特征分析 | 第90-93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93-94页 |
·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94-96页 |
·整体稳定性评价 | 第94-95页 |
·局部稳定性评价 | 第95-96页 |
第6章 滑坡危害性及工程影响研究 | 第96-103页 |
·滑坡破坏形式及破坏规模 | 第96页 |
·滑速计算 | 第96-97页 |
·涌浪计算 | 第97-100页 |
·水科院经验公式法 | 第97-98页 |
·潘家铮法 | 第98-9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9-100页 |
·滑坡堵江分析 | 第100-102页 |
·计算方法 | 第100-101页 |
·计算成果 | 第101-102页 |
·工程影响评价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