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激电法研究历史 | 第12-14页 |
| ·激电法的种类 | 第14-17页 |
| ·时间域激电法 | 第14页 |
| ·频率域激电法 | 第14-17页 |
| ·变频法 | 第15-16页 |
| ·相位激电法 | 第16页 |
| ·频谱激电法 | 第16-17页 |
| ·双频激电法及伪随机多功能激电法 | 第17页 |
| ·激电法激电参数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激电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伪随机场源与伪随机激电多参数谱法 | 第22-61页 |
| ·伪随机场源 | 第22-24页 |
| ·伪随机激电相对相位谱法 | 第24-29页 |
| ·激电相对相位法的优缺点 | 第26-29页 |
| ·激电相位与相对相位的物理机理 | 第29-32页 |
| ·激电法中电位振幅、极化率(幅频率)、相位、相对相位的关系 | 第32-41页 |
| ·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等效性 | 第32-33页 |
| ·激电法中电位振幅与相位的等效性 | 第33-35页 |
| ·激电相位与极化率、幅频率的关系 | 第35-38页 |
| ·激电绝对相位与相对相位的关系 | 第38-41页 |
| ·幅频率、激电相对相位、频率域充电率、相频率激电参数 | 第41-49页 |
| ·幅频率与COLE-COLE模型参数的关系 | 第41-43页 |
| ·激电相对相位与COLE-COLE模型参数的关系 | 第43-46页 |
| ·频率域激电法中的充电率参数定义 | 第46-47页 |
| ·相频率参数定义 | 第47-49页 |
| ·伪随机激电多参数谱法 | 第49-50页 |
| ·双频激电相位法 | 第50-57页 |
| ·双频激电相位法基本定义 | 第51页 |
| ·双频激电相位法的理论分析 | 第51-53页 |
| ·双频激电相位法的数值模拟 | 第53-55页 |
| ·双频激电相位法的物理模拟 | 第55-56页 |
| ·双频激电相位法的特点 | 第56-57页 |
| ·伪随机激电相对相位法的基本原理 | 第57-61页 |
| 第三章 伪随机激电参数数值模拟 | 第61-78页 |
| ·基本理论 | 第61-64页 |
| ·Fredholm积分方程 | 第61-64页 |
| ·模型理论计算 | 第64-78页 |
| ·中梯装置激电模拟 | 第65-78页 |
| ·激电相位、相对相位、相频率随时间常数t的变化 | 第71-73页 |
| ·激电相位、相对相位、相频率随频率相关系数c的变化 | 第73-75页 |
| ·相对相位曲线随电阻率比值μ的变化 | 第75-78页 |
| 第四章 伪随机激电法数据处理 | 第78-103页 |
| ·数据准备 | 第78-98页 |
| ·数据格式转换 | 第78-81页 |
| ·电磁耦合校正 | 第81-83页 |
| ·数据拼接与插值 | 第83-86页 |
| ·滤波处理 | 第86-95页 |
| ·一元三次滤波 | 第86-90页 |
| ·小波分析与压躁 | 第90-93页 |
| ·FIR数字滤波 | 第93-95页 |
| ·趋势项消除 | 第95-98页 |
| ·混合语言编程在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 第98-100页 |
| ·数据成图子系统 | 第100-10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 ·不足之处及后继工作 | 第104-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 论文附录 | 第113-132页 |
| 附录1 | 第113-120页 |
| 附录2 | 第120-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4页 |
|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科研和获奖情况 | 第134-135页 |
| 一、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4页 |
| 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4-135页 |
| 三、获奖情况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