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论文

《望长城》与《长城》纪录理念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6-9页
序言第9-11页
一、认识《望长城》与《长城》第11-16页
 (一)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概述第11-13页
 (二) 系列高清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之《长城》概述第13-16页
二、《望长城》与《长城》互观存在的差异第16-55页
 (一) 观照现实:社会与文化的共鸣第16-20页
  1、社会背景:纪录精神与市场为王第16-18页
  2、文化形态:主流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第18-20页
 (二) 纪录模式的个性运用第20-24页
  1、个人追述式的全景呈现第22-23页
  2、"格里尔逊式":貌似倒退的纪录模式运用第23-24页
 (三) 纪录理念:人、历史与叙事第24-32页
  1、人的关注与人的抽离第24-26页
  2、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结构安排差异第26-29页
  3、叙事结构和叙事线索的差异:开放与封闭、多元与单一第29-32页
 (四) 纪录方法:理念表达的有效手段第32-52页
  1、情景再现与现场采访:介入历史的方式不同第32-38页
  2、参与与旁观:镜头存在的方式不同第38-47页
  3、声音的抉择:全息化与音乐加解说的较量第47-52页
 (五) 纪录技术在画质上的表现:模糊与高清第52-55页
三、《望长城》与《长城》互观存在的继承性第55-63页
 (一) 对"地图"指示作用的充分认识与运用第55-58页
 (二) 电脑特技对逝去事物的再现之功第58-60页
 (三) 造型镜头传达无穷之意第60-63页
四、比较之下见分晓第63-67页
 (一) 尊重纪录片的文化属性,以多元开放的眼光看待各种流派与风格第63-64页
 (二) 重视纪录片的商品属性,实现纪录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第64-67页
结语第67-69页
附录1《望长城》中超过30秒的表现人物行为的镜头第69-76页
附录2《望长城》第二部《长城两边是故乡》运动镜头展示第76-89页
附录3《望长城》互动镜头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闻影像资料在历史纪录片中的使用研究--以纪录片《台北故宫》为例
下一篇: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