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1章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 | 第9-23页 |
·危机和公共危机 | 第9-11页 |
·公共危机的诱因 | 第11-14页 |
·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 | 第11-13页 |
·社会冲突 | 第13-14页 |
·公共危机管理:涵义、分类、宗旨和原则 | 第14-19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 | 第14-15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 | 第15-17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宗旨 | 第17-18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 第18-19页 |
·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第2章 转型期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 | 第23-34页 |
·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管理机构权责不清 | 第24-26页 |
·应急机制起步较晚 | 第26-28页 |
·法律法规严重滞后 | 第28页 |
·协作应对被动消极 | 第28-30页 |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 第30页 |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激励制度偏差 | 第30-31页 |
·公共政策缺失 | 第31-32页 |
·危机意识淡薄 | 第32页 |
·管理认识错位 | 第32-34页 |
第3章 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 | 第34-48页 |
·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责理念 | 第34-40页 |
·问责理念的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树立问责理念的客观要求 | 第37-39页 |
·贯彻问责理念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问责理念的实现途径 | 第40页 |
·问责理念下动静结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 第40-48页 |
·静态管理 | 第41-44页 |
·组织机构 | 第41页 |
·法制保障 | 第41-42页 |
·信息系统 | 第42页 |
·物资储备 | 第42-43页 |
·管理人才 | 第43-44页 |
·动态管理 | 第44-48页 |
·危机预防 | 第45页 |
·危机预警 | 第45-46页 |
·危机处理 | 第46-47页 |
·危机善后 | 第47-48页 |
第4章 建构问责理念下动静结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策略选择 | 第48-56页 |
·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 | 第48页 |
·构建权责明确的组织系统 | 第48-50页 |
·制订周密完备的应对计划 | 第50-51页 |
·建构通畅准确的信息系统 | 第51-52页 |
·开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 第52-53页 |
·建立公正透明的问责机制 | 第53页 |
·完善权威规范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53-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