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起重机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趋势 | 第10-12页 |
1.2 课题采用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动态设计方法 | 第12-13页 |
1.2.2 有限元理论 | 第13-14页 |
1.2.3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 | 第14-15页 |
1.2.4 疲劳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1.3.1 课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门式起重机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8-28页 |
2.1 门式起重机构成及基本参数 | 第18-19页 |
2.1.1 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2.1.2 基本参数 | 第19页 |
2.2 有限元分析技术 | 第19-21页 |
2.2.1 CAE系统分析技术 | 第19-20页 |
2.2.2 有限元分析技术 | 第20-21页 |
2.3 门式起重机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1-27页 |
2.3.1 建模方案分析 | 第21-22页 |
2.3.2 模型的单元组成 | 第22-23页 |
2.3.3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3页 |
2.3.4 模型中单元特性 | 第23-25页 |
2.3.5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5-26页 |
2.3.6 门式起重机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2.4 结论 | 第27-28页 |
3 门式起重机结构静态性能的研究 | 第28-34页 |
3.1 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理论 | 第28-29页 |
3.2 静力分析中的计算载荷与载荷工况 | 第29-30页 |
3.2.1 计算载荷 | 第29-30页 |
3.2.2 载荷工况 | 第30页 |
3.3 门式起重机结构有限元模型静态计算 | 第30-32页 |
3.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4.1 强度分析 | 第32-33页 |
3.4.2 静刚度分析 | 第33页 |
3.5 结论 | 第33-34页 |
4 门式起重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34-45页 |
4.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34-37页 |
4.1.1 模态分析的理论概述 | 第34-35页 |
4.1.2 基本方程的建立 | 第35-36页 |
4.1.3 模态提取方法 | 第36-37页 |
4.2 门式起重机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4.2.1 门式起重机固有频率 | 第37页 |
4.2.2 门式起重机模态振型 | 第37-39页 |
4.2.3 模态结果分析 | 第39页 |
4.3 门式起重机结构参数对模态参数影响分析 | 第39-43页 |
4.4 结论 | 第43-45页 |
5 门式起重机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45-57页 |
5.1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45-48页 |
5.1.1 瞬态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45-46页 |
5.1.2 瞬态动力学的求解方法 | 第46-47页 |
5.1.3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关键技术细节 | 第47-48页 |
5.2 门式起重机结构振动工况分析 | 第48-49页 |
5.3 门式起重机结构起升动力响应分析 | 第49-54页 |
5.3.1 起升过程激励曲线 | 第49-50页 |
5.3.2 预张紧阶段作用时间t_1的确定 | 第50-52页 |
5.3.3 系统振动响应曲线分析 | 第52-54页 |
5.4 门式起重机吊重起升速度对系统的起升动载系数影响 | 第54-55页 |
5.5 结论 | 第55-57页 |
6 门式起重机主梁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57-63页 |
6.1 疲劳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57-59页 |
6.1.1 断裂力学理论基础 | 第57页 |
6.1.2 损伤容限设计 | 第57-59页 |
6.2 门式起重机主梁的寿命估算 | 第59-62页 |
6.2.1 裂纹形状修正系数F的确定 | 第59页 |
6.2.2 结构参数C,m的确定 | 第59-60页 |
6.2.3 初始裂纹尺寸α_0的确定 | 第60页 |
6.2.4 临界尺寸α_c的确定 | 第60页 |
6.2.5 主梁寿命估算 | 第60-61页 |
6.2.6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6.3 结论 | 第62-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