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诞生与命名(1986----1992) | 第9-28页 |
| 1、历史的重构:新历史主义话语的引入 | 第9-14页 |
| 2、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诞生 | 第14-25页 |
| 3、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命名 | 第25-28页 |
| 二、形式的完善与叙事修辞(1993----2000) | 第28-48页 |
| 1、面向市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新起点 | 第28-32页 |
| 2、“怎样写”: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叙事修辞 | 第32-48页 |
| 三、给现在写史(2001---- ) | 第48-63页 |
| 1、李洱《花腔》的意义 | 第48-53页 |
| 2、莫言《四十一炮》细读 | 第53-59页 |
| 3、余华《兄弟》细读 | 第59-63页 |
| 结语 | 第63-66页 |
| 注释 | 第66-6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