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序言 | 第6-8页 |
一、意象化的文本建构 | 第8-20页 |
<一>审美意象的荒诞性、象征性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 | 第8-13页 |
<二>审美意象的发散性与文本构建策略的多维度特征 | 第13-17页 |
<三>审美意象的间离性与“儿童视角”的偏爱 | 第17-20页 |
二、意象系统的谱系分类 | 第20-33页 |
<一>“现实型”意象群 | 第21-26页 |
<二>“历史型”意象群 | 第26-30页 |
<三>“精神型”意象群 | 第30-33页 |
三、“意象主义”写作的开拓意义 | 第33-37页 |
<一>“意象主义”写作与新历史主义叙事策略 | 第33-34页 |
<二>“怎么写”与“写什么”的统一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