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 第8-13页 |
·传统的铅酸蓄电池 | 第8-9页 |
·新型铅酸蓄电池 | 第9-13页 |
·轻型板栅 | 第13-15页 |
·轻型板栅的发展 | 第14页 |
·铝做轻型板栅基体的优势 | 第14-15页 |
·电镀方法制备轻型板栅 | 第15页 |
·铅及铅锡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 第15-19页 |
·阳极膜的性质 | 第15-17页 |
·铅阳极膜的生长机理 | 第17-19页 |
·纳米复合镀技术 | 第19-21页 |
·纳米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 | 第19-20页 |
·纳米复合镀层的应用 | 第20-21页 |
·纳米颗粒在镀液中的分散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装置 | 第23-35页 |
·铅锡合金电镀体系 | 第23-29页 |
·铅锡合金镀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铅锡合金镀液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合金电镀小槽实验及电镀装置 | 第26-27页 |
·铝基铅锡合金镀层制备流程 | 第27-29页 |
·电化学测试体系 | 第29-31页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29-30页 |
·电解液及电极 | 第30页 |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镀层性能测定 | 第31-33页 |
·镀层结合力测试 | 第31页 |
·镀层成分的分析 | 第31-33页 |
·镀层厚度的测试 | 第33页 |
·浸泡实验 | 第33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3-35页 |
·Hull cell | 第33-34页 |
·ESEM | 第34页 |
·硬度测试仪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铝基铅锡合金电镀工艺参数和条件的确定 | 第35-49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36-37页 |
·铅锡合金镀液的制备 | 第36页 |
·电镀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阴极极化曲线测试添加剂对镀液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Hull cell 实验 | 第40-46页 |
·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铝基电镀铅锡合金镀层性能测试 | 第49-58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49-50页 |
·镀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9页 |
·镀层耐蚀性测试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镀层表观形貌表征 | 第50页 |
·镀层结合力测试 | 第50-52页 |
·温度对镀层质量和成分的影响 | 第52-53页 |
·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和成分的影响 | 第53-54页 |
·添加剂对镀层成分的影响 | 第54-55页 |
·镀层耐蚀性测试 | 第55-56页 |
·镀层的显微维氏硬度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电镀铅锡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镀层阳极膜生长过程阻抗性能 | 第60-61页 |
·锡含量及生长时间对铅锡合金电极上的阳极膜的Z’vs. E及OCO曲线的影响 | 第61-62页 |
·锡含量对铅锡合金电极上的阳极膜的LSV曲线的影响 | 第62-64页 |
·锡含量对铅锡合金电极上的阳极膜的交流阻抗的影响 | 第64-65页 |
·锡含量对铅锡合金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纳米复合镀对硬度的影响 | 第67-71页 |
·引言 | 第67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67-68页 |
·纳米复合镀镀液的制备 | 第67-68页 |
·纳米ZrO_2纳米颗粒在溶液中分散性的表征 | 第68页 |
·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 | 第68页 |
·硬度测试 | 第6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分散剂对纳米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纳米颗粒对镀液的阴极极化的影响 | 第69-70页 |
·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的测试 | 第70页 |
·本章小结及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