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及沼渣综合利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1 绪论第16-42页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状况第16-21页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及组成特性第16-19页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第20-21页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第21-23页
   ·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进展第23-32页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发展历史第24-25页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工艺研究概况第25-26页
     ·湿式/干式厌氧消化工艺第26-28页
     ·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第28-29页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第29-31页
     ·间歇和连续厌氧消化工艺第31-32页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生物处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第32-37页
     ·预处理第32-33页
     ·接种和接种物第33-34页
     ·原料固含率第34-35页
     ·温度和pH值第35-36页
     ·搅拌第36页
     ·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第36-37页
     ·联合消化第37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7-42页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37-39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39-42页
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基本原理第42-64页
   ·概述第42-43页
   ·厌氧消化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第43-53页
     ·不产甲烷菌第44-46页
     ·产甲烷菌第46-49页
     ·嗜热产甲烷菌及其热稳定性探讨第49-52页
     ·不产甲烷菌与产甲烷菌之间的微生物生态关系第52-53页
   ·厌氧消化微生物互营联合作用的热力学分析第53-56页
     ·产氢产乙酸菌与耗氢产甲烷菌的互营联合作用第53-54页
     ·氢分压对挥发性脂肪酸降解的影响第54-56页
   ·厌氧生物处理的生化机理研究第56-63页
     ·有机垃圾水解发酵的生化机理第56-59页
     ·产甲烷过程的生化机理第59-63页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研究第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3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64-71页
   ·实验装置第64-66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实验装置第64页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工艺实验装置第64-66页
   ·分析项目和方法第66-71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析第66-67页
     ·实验参数分析第67-71页
4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及厌氧降解特性研究第71-80页
   ·概述第71-72页
   ·城市生活垃圾破碎分选研究第72-74页
     ·破碎机与滚筒筛的工艺参数确定第72页
     ·城市生活垃圾破碎筛分率第72-74页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降解特性第74-78页
     ·分选后有机垃圾的物理组成第74-75页
     ·理论产气量和可生物降解物质分率第75-77页
     ·有机生活垃圾的生物化学甲烷势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5 温度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第80-109页
   ·概述第80页
   ·不同反应温度下消化工艺研究第80-88页
     ·实验方案第80-81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累积产气量和产气速率第81-82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沼气中甲烷含量的变化第82-83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pH值的变化第83-84页
     ·温度对消化启动和病原微生物杀灭率的影响第84-85页
     ·讨论第85-88页
   ·温度突降对高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第88-98页
     ·实验方案第88-89页
     ·产气量和甲烷含量的变化第89-92页
     ·pH值的变化第92-93页
     ·VFA的变化第93-95页
     ·温度突降后持续15天恢复的实验结果第95-97页
     ·讨论第97-98页
   ·温度突升对高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第98-102页
     ·实验方案第98页
     ·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变化第98-100页
     ·pH值变化第100页
     ·VFA的变化第100-101页
     ·讨论第101-102页
   ·有机生活垃圾批式厌氧消化产气动力学模型第102-107页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102-103页
     ·厌氧产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03-105页
     ·动力学参数的求解第105-106页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工艺研究第109-136页
   ·概述第109页
   ·接种物的选择第109-119页
     ·接种物的基本性质第109-110页
     ·不同接种物对高温厌氧消化启动的影响第110-115页
     ·接种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第115-118页
     ·接种物的氨氮抑制值第118-119页
   ·原料碳氮比对高温厌氧消化产气率的影响第119-120页
   ·垃圾固含率与接种量第120-128页
     ·固含率为16.4%时的接种量第121-124页
     ·固含率与接种量的相关性第124-125页
     ·不同固含率在最佳接种量条件下的消化实验第125-128页
   ·垃圾与粪便物料比对高温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28-133页
     ·垃圾与粪便联合消化概述第128-129页
     ·实验方案第129-13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30-132页
     ·讨论第132-133页
   ·高温联合厌氧消化过程中氮和磷元素含量的变化第133-135页
     ·氮和磷的分析方法简述第133页
     ·全氮和全磷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第133-134页
     ·速效氮和速效磷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第134-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7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残留物综合利用研究第136-155页
   ·概述第136-137页
   ·沼渣的理化性质分析第137-139页
     ·沼渣中主要养分和病原微生物杀灭率第137-138页
     ·沼渣中重金属含量第138-139页
   ·沼渣制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第139-146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的理论探讨第139-141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配方设计第141-144页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流程第144-145页
     ·沼渣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含量第145-146页
   ·盆栽花卉施用复混肥的肥效试验第146-148页
     ·试验环境和花卉品种第146-147页
     ·试验方案第147-148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48-154页
     ·非洲菊第148-149页
     ·丹丽报春第149-150页
     ·大花马齿苋第150页
     ·香石竹第150-152页
     ·金鱼草第152-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8 结论与建议第155-158页
   ·结论第155-157页
   ·建议第157-158页
附录1 沼渣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实物图第158-159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工作成绩第159-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过程评价
下一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钙素和1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测定意义以及利塞膦酸钠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