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区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自动化实现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 ·GPS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地形均衡垂线偏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19-27页 |
| ·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 ·均衡垂线偏差的计算模型 | 第21-26页 |
| ·方格法 | 第22-24页 |
| ·梯形法 | 第24-26页 |
| ·计算实施要求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计算垂线偏差的原理和方法 | 第27-30页 |
| ·地形均衡垂线偏差的计算原理 | 第27-28页 |
| ·大地水准面起伏变化的计算原理 | 第28页 |
| ·系统现有数据资料 | 第28页 |
| ·地形均衡垂线偏差的计算 | 第28-29页 |
| ·垂线偏差计算的原理图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基于ArcObjects的系统开发 | 第30-43页 |
| ·GIS系统开发模式 | 第30-32页 |
| ·独立开发 | 第30页 |
| ·单纯二次开发 | 第30-31页 |
| ·集成式二次开发 | 第31-32页 |
| ·组件式GIS | 第32-35页 |
| ·组件式GIS系统的特点 | 第32-34页 |
| ·GIS组件的构成 | 第34页 |
| ·GIS组件产品 | 第34-35页 |
| ·GIS组件选型 | 第35-37页 |
| ·组件选型 | 第35-36页 |
| ·ArcObjects简析 | 第36-37页 |
| ·基于ArcObjects开发的相关技术支持 | 第37-43页 |
| ·COM技术 | 第37-40页 |
| ·数字高程模型 | 第40-41页 |
| ·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41页 |
| ·基于AO进行独立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实验结论 | 第43-57页 |
| ·系统实现 | 第43-45页 |
| ·实验及结论 | 第45-57页 |
| ·实验 | 第45-55页 |
| ·分析及结论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