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γ射线煤灰分仪应用的意义 | 第9-10页 |
·γ射线灰分仪的发展概况、类型及特点 | 第10-12页 |
·γ射线灰分仪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γ射线灰分仪的类型 | 第11-12页 |
·γ射线灰分仪的特点 | 第12页 |
·双能量γ射线灰分仪在现场的使用情况 | 第12-16页 |
·在线式测灰仪在配煤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利用在线γ射线灰分仪进行分贮与配煤自动化的应用 | 第14-15页 |
·应用在线式γ辐射煤灰分仪实现原煤按灰分大小分别入仓 | 第15页 |
·应用扫描式γ辐射煤灰分快速测定仪控制进厂煤的质量 | 第15-16页 |
·应用扫描式γ辐射煤灰分快速测定仪作多种煤样的快灰测定 | 第16页 |
·Y射线灰分仪在商品煤上的应用 | 第16页 |
·本人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γ射线灰分仪在跳汰机上的应用 | 第17-27页 |
·跳汰床层的松散机理 | 第17-19页 |
·跳汰机的工作过程 | 第17-18页 |
·床层松散机理 | 第18-19页 |
·γ射线煤灰分仪用在跳汰机上对精煤的在线测量 | 第19-22页 |
·其基本工艺流程系统示意图 | 第19-20页 |
·基本控制环节 | 第20-21页 |
·基本操作方式 | 第21-22页 |
·γ射线灰分仪用在跳汰机上对精煤灰分的自动回控 | 第22-27页 |
·精煤灰分在线回控系统原则方案 | 第22页 |
·跳汰机灰分自动回控系统设计 | 第22-24页 |
·控制策略 | 第24页 |
·灰分回控与排料系统的关系 | 第24-27页 |
第三章 ZZ—89型煤灰分仪在线测量原理 | 第27-38页 |
·ZZ—89型灰分仪的组成 | 第27-28页 |
·概述 | 第27页 |
·γ辐射灰分仪的γ射线探测系统 | 第27-28页 |
·NaI(T1)探测器系统的γ射线测量 | 第28-31页 |
·NaI(T1)γ探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28页 |
·NaI(T1)闪烁谱仪测量γ能谱 | 第28-31页 |
·γ射线在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31-35页 |
·双能量γ透射法的基本公式 | 第31-33页 |
·双能量γ透射法中~(241)Am和~(137)Cs计数的获取 | 第33页 |
·双能量γ透射法煤灰分测量的灵敏度E | 第33-35页 |
·影响γ辐射煤灰份仪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 | 第35-38页 |
·煤的水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煤的颗粒度对γ辐射灰分仪的影响 | 第36页 |
·煤样松散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就百善选煤厂的实采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页 |
·ZZ—89A型在线灰分仪在百善选煤厂的使用情况 | 第38-41页 |
·跳汰选与浮选后的精煤中含水量及精煤颗粒范围 | 第38-39页 |
·百善选煤厂的工艺流程图 | 第39页 |
·用ZZ—89A型在线灰分仪闭环控制跳汰机分选 | 第39-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第五章 实验设计及提高灰分仪效率的设计方案 | 第5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8页 |
·实验场地 | 第50页 |
·实验测量装置 | 第50-51页 |
·测量原理 | 第51页 |
·实验方案数据分析 | 第51-58页 |
·数据分析结论 | 第58页 |
·提高测灰仪准确度的设计 | 第58-61页 |
·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58-59页 |
·结构设计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建立数学模型 | 第61-69页 |
·数学建模的意义 | 第61页 |
·质量近似模型 | 第61-6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1-67页 |
·模型的应用 | 第67页 |
·质量近似模型结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