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基先进坎杜堆非能动慢化剂系统概念设计
| 第1章 引言 | 第1-18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CANDU 型反应堆的发展历史 | 第9-12页 |
| ·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 | 第12-17页 |
| ·AC600 反应堆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 | 第12-13页 |
| ·200MW 核供热堆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 | 第13-14页 |
| ·CANDU 9 的慢化剂紧急堆芯冷却系统 | 第14-15页 |
| ·AP600 的应急堆芯余热排出子系统 | 第15页 |
| ·PIUS 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15-17页 |
| ·TACR 非能动慢化剂系统设计目标 | 第17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CATHENA 计算程序 | 第18-31页 |
| ·本章引论 | 第18页 |
| ·CATHENA 的开发历史 | 第18-20页 |
| ·CATHENA 程序简介 | 第20-27页 |
| ·热工水力模型 | 第20-23页 |
| ·数值求解方法 | 第23-24页 |
| ·热构件 | 第24-25页 |
| ·部件模型与系统模型 | 第25页 |
| ·CAHTENA 系统控制 | 第25-26页 |
| ·CATHENA 问题尺寸限制 | 第26-27页 |
| ·CATHENA 建模方法和稳态调试方法 | 第27-31页 |
| ·输入准备 | 第27-28页 |
| ·编写输入文件 | 第28页 |
| ·稳态调试 | 第28-29页 |
| ·运行程序 | 第29页 |
| ·分析结果 | 第29-31页 |
| 第3章 TACR 非能动慢化剂系统设计方案 | 第31-47页 |
|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准则 | 第31-32页 |
| ·TACR 概念堆非能动慢化剂系统设计 | 第32-36页 |
| ·重水回路系统设计 | 第36-38页 |
| ·排管容器模型 | 第36-37页 |
| ·重水-轻水换热器模型 | 第37页 |
| ·重水回路稳压器模型 | 第37-38页 |
| ·轻水回路系统设计 | 第38-40页 |
| ·安全壳顶部贮水箱 | 第39-40页 |
| ·轻水回路中的阀门 | 第40页 |
| ·系统中的管道部件模拟 | 第40-41页 |
| ·系统中的热构件 | 第41-42页 |
| ·系统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 ·蓄水库边界条件 | 第42页 |
| ·流量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 ·系统初始条件 | 第43-44页 |
| ·反应堆失流事故 | 第44-45页 |
| ·非能动慢化剂系统节点划分 | 第45-47页 |
| 第4章 稳态调节 | 第47-53页 |
| ·TACR 慢化剂系统稳态调试 | 第47-49页 |
| ·回路中的热量 | 第47-48页 |
| ·回路中的压力 | 第48页 |
| ·基本假设 | 第48-49页 |
| ·稳态调试结果 | 第49-52页 |
| ·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2-53页 |
| 第5章 瞬态事故分析 | 第53-72页 |
| ·非能动轻水回路自然循环能力研究 | 第53-57页 |
| ·安全壳顶部贮水箱输热能力研究 | 第57-59页 |
| ·事故序列的定性描述 | 第59页 |
| ·验收准则 | 第59-61页 |
| ·瞬态模拟 | 第61-66页 |
| ·重水回路部分 | 第61-63页 |
| ·轻水回路部分 | 第63-66页 |
| ·失流事故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9-7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2-77页 |
| ·TACR 非能动慢化剂系统设计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课题展望 | 第73-7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