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 | 第12-14页 |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发展 | 第12-13页 |
·2003年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 | 第13-14页 |
·转基因作物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植物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14-20页 |
·AgNO_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乙酰丁香酮(AS)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甘露醇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甘薯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转化受体材料 | 第21页 |
·主要转化方法 | 第21-23页 |
·转化条件的研究 | 第23页 |
·有益农艺性状基因的应用 | 第23-24页 |
·甘薯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6页 |
·胚性细胞悬浮培养 | 第26页 |
·根癌农杆菌菌株和质粒 | 第26-27页 |
·根癌农杆菌菌株、质粒及其携带的基因 | 第26-27页 |
·根癌农杆菌菌株的保存 | 第27页 |
·根癌农杆菌菌株的活化和菌液的制备 | 第27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各种培养基、试剂的配制 | 第27-29页 |
·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确定及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29-30页 |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侵染和共培养 | 第30-31页 |
·适宜选择压的确定 | 第31-32页 |
·选择培养和植株再生 | 第32页 |
·GUS检测 | 第32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32-35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5页 |
·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 | 第35页 |
·适宜选择压的确定 | 第35-37页 |
·根癌农杆菌浓度(OD_(600NM))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7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胚性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间、高渗处理、AGNO_3浓度和AS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KAN抗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组织化学检测 | 第39-41页 |
·转基因植株再生 | 第41-43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51页 |
·基因型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4页 |
·外植体种类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转化方法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5页 |
·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5页 |
·侵染后静置暗培养时间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甘露醇高渗处理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6页 |
·共培养时AGNO_3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AS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7页 |
·选择压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新型选择标记体系对提高甘薯遗传转化效率的展望 | 第48-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