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组播业务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 第13-14页 |
·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下一代互联网与IP组播 | 第17-35页 |
·IPv6协议 | 第17-21页 |
·IPv4协议存在的缺陷 | 第17页 |
·IPv6协议简介 | 第17-21页 |
·IPv6协议的特点 | 第21页 |
·端到端的拥塞控制 | 第21-25页 |
·拥塞控制机制的评估准则 | 第22-23页 |
·基于窗口的拥塞控制方案 | 第23-24页 |
·基于速率的拥塞控制方案 | 第24-25页 |
·TCP友好拥塞控制机制的比较 | 第25页 |
·IP网络的QoS保证机制 | 第25-29页 |
·IP网络中的QoS | 第25-26页 |
·集成服务 | 第26-28页 |
·区分服务 | 第28-29页 |
·IP组播 | 第29-35页 |
·IP组播概述 | 第29-30页 |
·组播成员管理协议 | 第30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30-33页 |
·组播源发现机制 | 第33页 |
·IP组播的特点 | 第33-35页 |
第3章 MLD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 第35-46页 |
·MLD协议 | 第35-38页 |
·MLD协议的设计 | 第38-41页 |
·IPv6组播路由器的总体结构 | 第38-39页 |
·MLD模块的设计 | 第39-41页 |
·MLD协议的实现 | 第41-45页 |
·数据结构 | 第41-42页 |
·协议实现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接口格式的稀疏组播转发状态压缩方案 | 第46-60页 |
·组播转发状态扩展性的研究 | 第46-49页 |
·组内压缩 | 第46-48页 |
·组间聚集 | 第48-49页 |
·基于接口格式的组播转发状态压缩方案 | 第49-59页 |
·问题描述 | 第49-50页 |
·方案概述 | 第50-51页 |
·组播树维护机制 | 第51-54页 |
·组播数据转发 | 第54-55页 |
·共享链路的处理 | 第55-56页 |
·与PIM-SM协议的互操作 | 第56-57页 |
·性能评估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基于多模式GAIMD的组播拥塞控制方案 | 第60-77页 |
·组播拥塞控制 | 第60-64页 |
·组播拥塞控制面临的问题 | 第60-61页 |
·组播拥塞控制方案 | 第61-64页 |
·基于多模式GAIMD的组播拥塞控制方案 | 第64-75页 |
·基于多模式GAIMD算法的TCP友好拥塞控制 | 第64-67页 |
·单速率组播拥塞控制方案MGMCC | 第67-71页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组播动态资源预留协议 | 第77-92页 |
·资源预留协议 | 第77-78页 |
·基于区分服务的组播QoS保证机制 | 第78-80页 |
·组播动态资源预留协议 | 第80-91页 |
·协议基本框架 | 第80-82页 |
·协议详细设计 | 第82-88页 |
·性能分析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7章 基于队列管理的带宽保证机制及其在组播业务中的应用 | 第92-106页 |
·带宽保证机制和AQM方案 | 第92-95页 |
·基于AQM的带宽保证机制 | 第95-98页 |
·基本思想 | 第95-96页 |
·带宽保证机制的实现 | 第96-98页 |
·基于AQM的带宽保证机制在组播业务中的应用 | 第98-100页 |
·带宽保证机制与组播动态资源预留协议的结合 | 第98-99页 |
·组播业务的高效公平带宽共享机制 | 第99-100页 |
·仿真实验 | 第100-105页 |
·单瓶颈链路拓扑 | 第100-104页 |
·多瓶颈链路拓扑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8章 结束语 | 第106-109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06-107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缩写语 | 第115-117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