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1 前言 | 第10-19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历史 | 第11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研究 | 第11-13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促生作用研究 | 第13-18页 |
|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2 BS-2菌株的内生定殖研究 | 第19-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 ·供试菌株 | 第19页 |
| ·供试植物及品种 | 第19页 |
| ·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19页 |
| ·BS-2内生定殖测定 | 第19-22页 |
| ·不同接种方法测定BS-2菌株的内生定殖 | 第19页 |
| ·不同浸种时间BS-2菌株在辣椒、白菜体内的定殖测定 | 第19-20页 |
| ·不同菌液浓度浸种BS-2菌株在辣椒、白菜、水稻体内的定殖测定 | 第20页 |
| ·BS-2在室内盆栽辣椒体内定殖动态测定 | 第20页 |
| ·BS-2菌株在大田种植白菜体内定殖动态测定 | 第20页 |
| ·定殖菌的回收及鉴定 | 第20-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 ·抗Rif.标记BS-2菌株在辣椒、白菜和水稻体内的定殖分离结果 | 第22-23页 |
| ·抗Rif.标记BS-2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对病原菌拮抗作用测定 | 第23-24页 |
| ·不同浸种时间BS-2菌株在辣椒和白菜体内的定殖结果 | 第24-25页 |
| ·不同浓度BS-2菌株浸种在辣椒、白菜和水稻体内的定殖结果 | 第25-26页 |
| ·BS-2在辣椒体内定殖消长动态 | 第26-29页 |
| ·BS-2菌株在白菜体内的定殖动态 | 第29-30页 |
| ·鉴定体内回收菌株 | 第3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 3 BS-2菌株对作物的促生作用 | 第32-67页 |
| ·材料 | 第32页 |
| ·方法 | 第32-37页 |
| ·BS-2对作物的促生效果测定 | 第32-33页 |
| ·不同接种方法BS-2菌株对小白菜和辣椒的促生作用 | 第32页 |
| ·不同菌液浓度浸种BS-2菌株对小白菜和水稻的促生作用 | 第32页 |
| ·菌株菌体和胞外泌物对小白菜和水稻的促生作用 | 第32-33页 |
| ·菌株培养液浸种对辣椒苗生长的测定 | 第33页 |
| ·BS-2对作物的促生机制测定 | 第33-37页 |
| ·小白菜和水稻体内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小白菜体内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小白菜叶片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 | 第34页 |
| ·BS-2对小白菜和水稻体内MDA、O_2~(?)、POD、SOD、CAT的测定 | 第34-35页 |
| ·菌液处理后小白菜和辣椒体内内源激素的变化测定 | 第35-36页 |
| ·菌株防治白菜和辣椒炭疽病盆栽试验 | 第36页 |
| ·白菜炭疽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65页 |
| ·BS-2菌株对作物的促生效果 | 第37-44页 |
| ·不同方法接种BS-2菌株对小白菜和辣椒促生效果 | 第37-39页 |
| ·不同菌液浓度浸种BS-2菌株对小白菜和水稻的促生效果 | 第39-42页 |
| ·菌株菌体和胞外分泌物对小白菜和水稻的促生效果 | 第42页 |
| ·BS-2菌株对辣椒苗促生室内盆栽和室外小区试验结果 | 第42-44页 |
| ·BS-2对作物的促生机制测定 | 第44-65页 |
| ·BS-2菌株对小白菜和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 ·BS-2菌株对小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7-48页 |
| ·BS-2菌株浸种对小白菜体内抗坏血酸的影响 | 第48页 |
| ·BS-2对小白菜和水稻体内膜脂过氧化(MDA、O_2~(?)、POD、SOD、CAT)的影响 | 第48-60页 |
| ·BS-2菌株浸种处理后小白菜和辣椒体内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60-63页 |
| ·BS-2菌株对白菜和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 第63-6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5-67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81页 |
| 附录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