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金藻门论文

金藻类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2页
   ·研究背景、基础和意义第8-9页
   ·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第9-11页
   ·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金藻的生物学特征与研究价值第12-16页
     ·金藻门的生物学特征第12页
     ·等鞭金藻属的生物学特征第12-14页
     ·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特征第14页
     ·巴夫藻属的生物学特征(以绿色巴夫藻为代表)第14页
     ·棕囊藻属的生物学特征第14-16页
   ·金藻的经济价值与危害第16-19页
     ·金藻的营养价值第16-17页
     ·金藻的饵料价值第17-19页
     ·金藻的危害——赤潮或水华第19页
   ·金藻系统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9-23页
     ·金藻类纲、目的分类现状与争议第20-21页
     ·等鞭金藻属的分类现状与问题第21页
     ·湛江等鞭金藻的定种问题第21-22页
     ·棕囊藻属的系统学研究现状第22页
     ·巴夫藻属的系统学研究现状第22-23页
   ·常用于金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核酸序列第23-24页
   ·RNA二级结构在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第24页
   ·DNA提取和PCR扩增第24-25页
   ·总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6页
   ·试剂、仪器及材料第26-29页
     ·主要分子生物试剂和试剂盒第26页
     ·常用培养基、溶液和缓冲液的配置第26-28页
     ·主要仪器及其来源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6页
     ·实验藻种的培养与镜检第29页
     ·DNA提取与检测第29-31页
     ·PCR扩增与纯化第31-33页
     ·DNA序列的测定第33页
     ·DNA序列的数据处理第33-36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52页
   ·4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第36-37页
     ·玻璃粉法、CTAB法、PVP法和高盐法DNA提取结果第36-37页
     ·4种DNA提取方法的效果检测第37页
   ·金藻1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子系统学分析第37-46页
     ·18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第37-38页
     ·DNA序列测定结果(见附录)第38页
     ·金藻类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38-46页
       ·金藻类18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第38-41页
       ·等鞭金藻属18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第41-42页
       ·巴夫藻属18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第42-44页
       ·棕囊藻属18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第44-46页
   ·棕囊藻psbA基因和psaA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6-52页
     ·棕囊藻psbA基因的对比分析第46-49页
     ·棕囊藻psaA基因的对比分析第49-52页
第五章 讨论第52-62页
   ·不同DNA提取方法比较第52-54页
   ·金藻18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第54-55页
   ·金藻类纲、目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55-57页
   ·等鞭金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57-58页
   ·湛江等鞭金藻的分类研究第58-59页
   ·棕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59页
   ·巴夫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59-60页
   ·RNA二级结构在系统发育和分子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论第62-64页
   ·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第62页
   ·PCR扩增条件优化第62页
   ·金藻类纲、目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62页
   ·等鞭金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62页
   ·棕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62页
   ·巴夫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62-63页
   ·RNA二级结构在系统发育和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63-64页
第七章 展望第64-6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图:第70-71页
附录:第71-73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移动IPv6越区切换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