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章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11-30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3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及原理 | 第13-15页 |
1.3.1 毛细管区带电泳 | 第13页 |
1.3.2 胶束电动色谱 | 第13-14页 |
1.3.3 毛细管凝胶电泳 | 第14页 |
1.3.4 毛细管等电聚焦 | 第14-15页 |
1.3.5 毛细管等速电泳 | 第15页 |
1.3.6 毛细管电色谱 | 第15页 |
1.4 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技术 | 第15-17页 |
1.4.1 直接在线进样 | 第16页 |
1.4.2 微进样装置 | 第16页 |
1.4.3 近端进样及双向进样 | 第16-17页 |
1.4.4 CE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时的进样问题 | 第17页 |
1.4.4.1 流动注射与 CE联用 | 第17页 |
1.4.4.2 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联用 | 第17页 |
1.5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技术 | 第17-19页 |
1.5.1 紫外检测器 | 第17-18页 |
1.5.2 荧光检测器 | 第18页 |
1.5.3 电化学检测器 | 第18页 |
1.5.4 质谱检测器 | 第18-19页 |
1.6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 第19-23页 |
1.6.1 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 第19-20页 |
1.6.2 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3 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6.4 蛋白质及 DNA的分析 | 第22页 |
1.6.5 小分子与离子的分析 | 第22-23页 |
1.7 结论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头孢克洛和δ-3-头孢克洛 | 第30-47页 |
2.1 概述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2.2.3 电泳分离条件 | 第31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1-45页 |
2.3.1 CZE | 第31-36页 |
2.3.1.1 缓冲液pH值的影响 | 第32页 |
2.3.1.2 有机溶剂和β-CD的影响 | 第32页 |
2.3.1.3 硼砂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1.4 加入SCX6后,背景缓冲液的pH值以及 SCX6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1.5 定量分析 | 第35-36页 |
2.3.1.5.1 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 | 第35-36页 |
2.3.1.5.2 检出限 | 第36页 |
2.3.1.6 样品测定与回收实验 | 第36页 |
2.3.2 MEKC | 第36-45页 |
2.3.2.1 背景缓冲液的pH值及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2.2 甲醇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8-41页 |
2.3.2.3 乙睛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41-44页 |
2.3.2.4 定量分析 | 第44页 |
2.3.2.4.1 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 | 第44页 |
2.3.2.4.2 检出限 | 第44页 |
2.3.2.5 样品测定与回收实验 | 第44-45页 |
2.4 结论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在线富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唾液中的唾液酸 | 第47-60页 |
3.1 概述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48页 |
3.2.2 样品的制备 | 第48-49页 |
2.2.3 电泳分离条件 | 第49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9-57页 |
3.3.1 MEKC | 第49-54页 |
3.3.1.1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3.3.1.1.1 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1.1.2 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50页 |
3.3.1.1.3 缓冲液pH值的影响 | 第50页 |
3.3.1.1.4 有机修饰剂的影响 | 第50页 |
3.3.1.2 样品基体的影响 | 第50-53页 |
3.3.1.3 定量实验 | 第53页 |
3.3.1.4 样品测定与回收实验 | 第53-54页 |
3.3.2 CZE | 第54-57页 |
3.3.2.1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54-55页 |
3.3.2.1.1 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3.3.2.1.2 缓冲液pH值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2.1.3 有机修饰剂的影响 | 第55页 |
3.3.2.2 样品基体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2.3 定量实验 | 第56-57页 |
3.3.2.4 样品测定与回收实验 | 第57页 |
3.4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尿液中的多胺 | 第60-67页 |
4.1 概述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61页 |
4.2.2 标准品及生物样品的衍生 | 第61页 |
4.2.3 电泳分离条件 | 第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4.3.1 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62页 |
4.3.2 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3 缓冲液pH值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4 样品富集 | 第64页 |
4.3.5 定量实验 | 第64-65页 |
4.3.6 样品测定与回收实验 | 第65页 |
4.4 结论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透明质酸 | 第67-73页 |
5.1 概述 | 第67-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页 |
5.2.1 仪器和试剂 | 第68页 |
5.2.2 样品的制备 | 第68页 |
5.2.3 电泳分离条件 | 第68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8-72页 |
5.3.1 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2 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69页 |
5.3.3 缓冲液pH值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4 有机修饰剂的影响 | 第70页 |
5.3.5 样品富集 | 第70页 |
5.3.6 定量实验 | 第70页 |
5.3.7 样品测定与回收实验 | 第70-72页 |
5.4 结论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语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