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海产腹足类的性畸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缩略语 | 第9-11页 |
目录(一) | 第11-13页 |
目录(二) | 第13-14页 |
1 前言 | 第14-21页 |
·有机锡化合物的海洋污染 | 第14-15页 |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性畸变现象的作用机理 | 第18页 |
·性畸变现象在有机锡海洋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有机锡海洋污染的控制对策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站位设置 | 第21页 |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样品处理 | 第21-22页 |
·性畸变的识别及性畸变过程的划分 | 第22页 |
·性畸变程度的评价指数 | 第22页 |
·有机锡海洋污染生物监测指示种的选择条件 | 第22-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 | 第24-32页 |
·性畸变种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 | 第24-25页 |
·性畸变种类组成 | 第24页 |
·性畸变种在各科中的分布 | 第24页 |
·性畸变种在不同海域的分布 | 第24-25页 |
·性畸变种在港内和港外的分布 | 第25页 |
·性畸变种在不同潮带的分布 | 第25页 |
·性畸变种的出现频率 | 第25页 |
·雌、雄性、性畸变个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 第25-27页 |
·雄性个体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 第25-26页 |
·雌性个体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 第26页 |
·性畸变个体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 第26-27页 |
·性畸变的发展阶段、类型及其分类 | 第27-29页 |
·性畸变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 第27-28页 |
·性畸变发展阶段的分类 | 第28-29页 |
·性畸变程度的种间差异 | 第29页 |
·性畸变程度在不同潮带的差异 | 第29-30页 |
·疣荔枝螺种内性畸变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 | 第30-32页 |
·南北海域的分布差异 | 第30页 |
·不同类型站位的分布差异 | 第30-31页 |
·港内、外的分布差异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8页 |
·中国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概况 | 第32-33页 |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在形态学与组织学上的特征 | 第33-34页 |
·海洋有机锡污染与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的关系 | 第34-35页 |
·性畸变对海产腹足类种群的影响 | 第35页 |
·中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控制建议和研究展望 | 第37-38页 |
5 结语 | 第38-40页 |
Ⅰ图 | 第40-49页 |
Ⅱ表 | 第49-59页 |
Ⅲ图版 | 第59-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