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字仿真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变压器仿真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正常时变压器的仿真模型 | 第12-14页 |
·内部故障时变压器的仿真模型 | 第14-16页 |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电力变压器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仅利用电流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 第16-19页 |
·仅利用电压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 第19-20页 |
·同时利用电流和电压量的变压器保护技术 | 第20-21页 |
·小波分析理论在变压器保护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智能技术在变压器保护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变压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线性模型与分析 | 第26-50页 |
·前言 | 第26页 |
·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变量、符号及下标定义 | 第26-27页 |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线性模型 | 第27-41页 |
·仿真软件简介 | 第27页 |
·变压器仿真的数学模型 | 第27-30页 |
·正常变压器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30-36页 |
·故障变压器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36-39页 |
·漏磁因子的确定 | 第39-41页 |
·线性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41-42页 |
·变压器线性模型仿真结果验证及分析 | 第42-49页 |
·动模试验系统简介 | 第43-44页 |
·仿真试验数据与动模试验数据的比较 | 第44-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非线性模型与分析 | 第50-63页 |
·前言 | 第50页 |
·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变量、符号及下标定义 | 第50-51页 |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的非线性模型 | 第51-57页 |
·仿真软件简介 | 第51页 |
·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51-54页 |
·正常变压器的非线性模型 | 第54-56页 |
·故障变压器的非线性模型 | 第56-57页 |
·变压器非线性模型仿真结果验证及分析 | 第57-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仿真试验系统 | 第63-68页 |
·前言 | 第63页 |
·系统的结构、界面和运行环境 | 第63-65页 |
·系统结构 | 第63-64页 |
·系统界面 | 第64-65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65页 |
·系统的功能和主要特点 | 第65-66页 |
·系统功能 | 第65页 |
·系统的主要特点 | 第65-66页 |
·仿真试验系统的应用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基于变压器模型的变压器保护方案研究 | 第68-79页 |
·前言 | 第68-69页 |
·基本原理 | 第69页 |
·动作方程的推导 | 第69-74页 |
·两绕组三相变压器的动作方程 | 第69-71页 |
·三绕组三相变压器的动作方程 | 第71-74页 |
·保护方案 | 第74-75页 |
·保护方案的仿真分析 | 第75-76页 |
·保护方案的动模试验验证 | 第76-77页 |
·几点问题的讨论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变压器励磁涌流鉴别新方法的研究 | 第79-93页 |
·前言 | 第79页 |
·基于电压与电流微分比值原理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案 | 第79-88页 |
·磁通特性原理及其不足 | 第79-81页 |
·电压与电流微分比值原理 | 第81-82页 |
·保护方案的仿真试验分析 | 第82-84页 |
·保护方案的动模试验验证 | 第84-86页 |
·几点问题的讨论 | 第86-88页 |
·基于基波分量衰减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法 | 第88-91页 |
·基本原理 | 第88-89页 |
·方案验证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基于模糊识别原理的变压器保护的研究 | 第93-107页 |
·前言 | 第93-94页 |
·模糊理论简介 | 第94-98页 |
·模糊集合和隶属函数 | 第94页 |
·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 | 第94-96页 |
·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理论 | 第96页 |
·综合评判 | 第96-98页 |
·励磁涌流模糊识别方案 | 第98-102页 |
·识别励磁涌流的方法 | 第98-99页 |
·判据介绍及隶属函数的选取 | 第99-102页 |
·新型变压器主保护方案的实现 | 第102-106页 |
·保护硬件平台的特点 | 第102-104页 |
·保护软件的特点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7-109页 |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107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附录仿真试验系统软件界面 | 第120-12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