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公诉变更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公诉变更制度概述第10-20页
 第一节 公诉变更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0-15页
  一、公诉变更制度的起源第10-12页
  二、公诉变更制度的发展第12-15页
 第二节 公诉变更制度的基本内容第15-20页
  一、公诉变更制度第15-16页
  二、公诉变更权第16-18页
  三、公诉变更的存在形式及效力形式第18-20页
第二章 公诉变更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0-27页
 第一节 刑罚思想的发展——从刑罚报应刑论到刑罚目的刑论和教育刑论第20-21页
  一、刑罚报应刑论的形成与发展第20-21页
  二、刑罚目的刑论与教育刑论的兴起第21页
 第二节 起诉方式的渐变——从起诉法定主义一元独大到起诉便宜主义与起诉法定主义二元调和第21-23页
  一、起诉的法定主义到起诉的便宜主义第21-22页
  二、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融合第22-23页
 第三节 诉讼结构的进步——从传统型控审不分到现代型控审分离第23-25页
 第四节 检察官公诉角色的充实——从审前阶段的中立性到审判阶段的客观义务承担第25-27页
第三章 公诉变更制度之比较法考察第27-42页
 第一节 积极公诉变更之模式第27-30页
  一、检察官决定式模式第27-28页
  二、法官决定式模式第28-30页
 第二节 积极公诉变更之程序限制第30-32页
  一、时间限制第30-31页
  二、程式要求第31页
  三、事由范围第31-32页
  四、对当事人的影响第32页
 第三节 积极公诉变更之实体限制第32-39页
  一、狭义罪行观下的实体限制第33-36页
  二、广义罪行观下的实体限制第36-39页
 第四节 消极公诉变更之立法例考察第39-42页
  一、模式分析第39-40页
  二、程序限制第40-42页
第四章 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建构第42-52页
 第一节 我国相关公诉变更内容的理性分析第42-45页
  一、无变更之名,行变更之实第42页
  二、以司法解释代替立法有违法理第42-43页
  三、法官直接改变罪名无限制第43-44页
  四、程序设计上缺失第44-45页
 第二节 我国构建公诉变更制度的价值取向第45-46页
  一、遵从不告不理原则第45页
  二、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第45-46页
  三、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第46页
  四、保证司法公正,凸显实体正义第46页
 第三节 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具体建构第46-52页
  一、公诉变更制度模式的选择第47-48页
  二、积极公诉变更的程序限制第48-49页
  三、消极公诉变更的程序限制第49页
  四、正视审判权与公诉变更的关系第49-50页
  五、保障辩护权充分行使第50页
  六、法官变更罪名的限制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膜生物反应器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UNITANK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生产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