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检索机论文

基于P2P的空间矢量数据索引网络动态优化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第10-11页
     ·节点的组织第11页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1-12页
     ·研究目标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论文来源和主要贡献第12-13页
     ·论文来源第12页
     ·论文主要贡献第12-13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P2P 网络技术与JXTA 研究概述第14-22页
   ·P2P 网络技术研究概述第14-18页
     ·P2P 基本概念及特点第14-15页
     ·覆盖网第15-16页
     ·Chord 网络的研究第16-18页
   ·JXTA 研究概述第18-21页
     ·JXTA 基本概念第18-19页
     ·JXTA 的层次结构第19-20页
     ·JXTA 协议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空间数据索引研究第22-31页
   ·引言第22页
   ·Quad-Tree第22-25页
     ·Region Quad-Tree第22-23页
     ·Point Quad-Tree第23-24页
     ·Edge Quad-Tree第24-25页
     ·Quad-Tree 的特点第25页
   ·R-Tree 及其变形树第25-27页
     ·R-Tree第25-26页
     ·R+-Tree第26页
     ·R~*-Tree第26-27页
   ·分布式索引结构第27-29页
     ·分布式MX-CIF Quad-Tree第27-28页
     ·P-Tree第28-29页
   ·分析比较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基于混合结构P2P 空间索引网络优化机制的研究第31-50页
   ·引言第31页
   ·混合结构P2P 空间索引网络体系结构第31-33页
   ·分组组内结构第33-38页
     ·节点的分类第33-34页
     ·关键的数据结构定义第34-35页
     ·分组的构成第35-36页
     ·组策略分析第36-38页
     ·组内机制第38页
   ·节点加入机制第38-41页
   ·传输节点选取机制第41-43页
   ·Current Header 节点的替换与备份机制第43-46页
     ·新Current Header 节点的选取第43-44页
     ·Current Header 节点的替换与备份第44-46页
   ·组管理机制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50-59页
   ·PeerSim 仿真工具第50-51页
     ·PeerSim 简介第50页
     ·PeerSim 工作流程第50-51页
   ·仿真实验设计第51-53页
     ·仿真环境第51-52页
     ·网络结构仿真拓扑第52页
     ·节点的分布第52-53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第59-72页
   ·引言第59页
   ·设计目标第59页
   ·原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第59-65页
     ·节点的设计第59-60页
     ·关键数据结构的实现第60-62页
     ·消息的定义与实现第62-64页
     ·组策略的实现第64-65页
   ·原型系统测试第65-71页
     ·测试数据和环境第65-66页
     ·网络部署第66页
     ·性能测试第66-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总结第72页
   ·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6-77页
图表清单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B33实现DVR跨域互联点播回放功能
下一篇:基于Winsock的C/S模式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