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预报论文--预报方法论文--数值预报方法论文

山西省高速公路大雾数值预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2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0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10-12页
第二章 模式分辨率对雾数值模拟的影响第12-24页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简介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5页
     ·气象要素统计评估第13-14页
     ·雾灾害性天气的落区预报的评定第14-15页
   ·模式分辨率对雾数值模拟的影响第15-22页
     ·水平分辨率对雾数值模拟的影响第15-19页
     ·垂直分辨率的影响第19-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山西省雾数值预报系统的参数化方案的选择第24-59页
   ·MM5模式参数化方案介绍第24-28页
     ·积云参数化(ICUPA项)第24页
     ·PBL(边界层)方案(IBLTYP项)第24-25页
     ·水汽的垂直扩散(IMVDIF=1)第25页
     ·显式水汽方案(IMPHYS项)第25-26页
     ·辐射方案(IFRAD项)第26页
     ·地表温度方案(ISOIL)第26-27页
     ·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第27-28页
   ·模式方案设计第28-29页
   ·个例分析第29-52页
     ·2009年12月9-11日典型个例分析第29-43页
     ·2009年11月28-30日典型个例分析第43-48页
     ·2009年2月2-4日个例第48-52页
   ·综合三个个例分析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雾数值模拟的影响第52-58页
     ·近地层温度模拟效果评估第52-53页
     ·高空温度效果评估第53-54页
     ·雾区模拟效果评估第54-56页
     ·雾的生消及垂直结构模拟效果的评估第56-58页
   ·总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同化探测资料后对雾数值模拟的影响第59-71页
   ·资料同化概述第59页
   ·资料同化的方法第59-60页
     ·动力学方法第59-60页
     ·统计学方法第60页
     ·变分方法第60页
   ·MM5四维数据同化(FDDA)第60-62页
     ·简介第60-61页
     ·FDDA方法第61页
     ·FDDA的使用第61页
     ·FDDA中使用的数据第61-62页
   ·数据格式说明第62-63页
   ·雾天气过程中资料同化研究实例第63-71页
     ·设计方案第63-64页
     ·站点分布说明第64-65页
     ·资料同化对模式初始场的影响第65-66页
     ·资料同化对雾区模拟的影响第66-67页
     ·资料同化对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第67-68页
     ·资料同化对太原雾过程模拟的影响第68-70页
     ·综合评价第70-71页
第五章 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第71-79页
   ·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空气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第71-72页
   ·空气质量预报模式(CAPSS)介绍第72-73页
   ·空气质量预报模式CAPPS输出不同粒子数浓度的订正第73-74页
   ·太原能见度预报第74-78页
     ·MM5中尺度模式输出的相对湿度的订正第74-75页
     ·太原能见度的预报第75-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山西省高速公路雾的数值预报系统的实现第79-90页
   ·山西省高速公路的绘制第79-84页
     ·GrADS软件地图格式数据说明第79页
     ·经纬度信息的获取第79-81页
     ·地图文件的实现第81-83页
     ·地图文件的使用第83-84页
   ·山西省雾的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第84-87页
   ·业务系统的实现第87-90页
     ·构建的部分业务程序第87-89页
     ·业务系统的实现第89-90页
第七章 结论及下一步的工作展望第90-92页
   ·主要结论及成果第90-91页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上层环流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主流区可预报性初探
下一篇:雾的多尺度信息提取及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