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产地域品牌株连防范之研究
序言 | 第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可行性 | 第11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2-22页 |
一、原产地域产品和原产地名称的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一) 原产地域产品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原产地域产品的特点 | 第13-15页 |
(三) 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作用 | 第15-16页 |
(四) 目前我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二、品牌的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一) 品牌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品牌的功能 | 第19页 |
(三) 品牌的战略作用与意义 | 第19-20页 |
(四) 原产地域内品牌范畴的界定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品牌株连:原产地域产品面临的窘境 | 第22-29页 |
一、品牌株连层次的解析 | 第22-25页 |
(一) 第一层次,外部株连 | 第23-24页 |
(二) 第二层次,内部株连 | 第24-25页 |
二、品牌株连产生的危害 | 第25-29页 |
(一) 对企业的危害 | 第25-26页 |
(二) 对品牌的危害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原产地域品牌株连的原因剖析 | 第29-35页 |
一、原产地域产品生产企业内部经营状况不良 | 第29-30页 |
(一) 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落后 | 第29页 |
(二) 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 第29-30页 |
(三) 产品缺乏创新 | 第30页 |
二、我国行政体系和政府职能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 政府监管部门间的关系不协调 | 第31页 |
(二) 政府的职责不到位 | 第31-32页 |
三、从道德层面上讲,源于诚信品质的下降和丧失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原产地域品牌株连防范之道 | 第35-51页 |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35-37页 |
(一) 赋予协会原产地名称的具体管理权 | 第35-36页 |
(二)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36-37页 |
二、原产地域内部企业必须创建自己的强势品牌 | 第37-44页 |
(一) 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提高产品的品质 | 第38-40页 |
(二) 企业要注重产品创新 | 第40-41页 |
(三) 强势品牌创建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 第41-44页 |
三、加强联合执法,完善政府监管,转变政府职能 | 第44-49页 |
(一) 进一步加快行政体系的改革 | 第44-46页 |
(二) 政府应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 第46-48页 |
(三)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 第48-49页 |
四、实现诚信体系的重建 | 第49-51页 |
(一) 依靠政府和法律所代表的硬性机制 | 第49页 |
(二) 发挥德治的社会功能 | 第49-50页 |
(三) 企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