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页 |
三、国内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四、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信托受托人制度概述 | 第11-21页 |
第一节 信托受托人概述 | 第11-15页 |
一、信托受托人的概念 | 第11-12页 |
(一) 受托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第11页 |
(二) 信托受托人须是自然人或法人 | 第11-12页 |
(三) 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托人的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第12页 |
二、信托受托人与委托人、受益人的关系 | 第12-15页 |
(一) 委托人和受益人 | 第12-13页 |
(二) 信托受托人与委托人、受益人的关系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信托受托人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信托财产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理论 | 第15-17页 |
二、信托财产独立性理论 | 第17-19页 |
(一) 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的财产 | 第17页 |
(二) 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自己的财产和受托人管理的其他信托财产 | 第17-19页 |
(三) 信托财产独立于受益人的财产 | 第19页 |
三、信托责任有限性理论 | 第19-21页 |
(一) 信托内部关系中信托责任的有限性 | 第19页 |
(二) 信托外部关系中信托责任的有限性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信托受托人的权利规制 | 第21-26页 |
第一节 信托财产管理和信托事务处理的权利 | 第21-22页 |
一、英美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22页 |
三、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2页 |
第二节 取得报酬权 | 第22-24页 |
一、英美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23页 |
三、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补偿请求权 | 第24-25页 |
一、英美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4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24-25页 |
三、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5页 |
第四节 辞任权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信托受托人的义务规制 | 第26-32页 |
第一节 信托财产管理和信托事务处理的义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忠实义务 | 第27-28页 |
一、英美法上对受托人忠实义务的规定 | 第27-28页 |
(一) “自我交易”规则 | 第27-28页 |
(二) “公平交易”规则 | 第28页 |
二、大陆法上对受托人忠实义务的规定 | 第28页 |
三、我国关于受托人忠实义务的规定 | 第28页 |
第三节 注意义务 | 第28-29页 |
第四节 亲自管理的义务 | 第29-30页 |
一、英美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29-30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30页 |
三、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 | 第30页 |
第五节 记录、报告、说明和保密义务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信托受托人的责任规制 | 第32-35页 |
第一节 受托人责任概述 | 第32页 |
第二节 受托人的内部责任 | 第32-33页 |
一、受托人对受益人的责任 | 第33页 |
二、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责任 | 第33页 |
第三节 受托人的外部责任 | 第33页 |
第四节 受托人责任的免责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我国信托受托人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我国信托受托人制度的缺陷 | 第35-38页 |
一、信托受托人市场定位不清晰 | 第35-36页 |
二、信托受托人信用评价制度缺乏 | 第36-37页 |
三、信托受托人权利界定模糊 | 第37页 |
四、信托受托人义务规定过于笼统 | 第37-38页 |
五、信托受托人责任制度缺失 | 第38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托受托人制度的完善 | 第38-43页 |
一、明确信托受托人的市场定位 | 第39页 |
二、信托受托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三、强化信托受托人权利保障 | 第40页 |
四、信托受托人义务的完善 | 第40-41页 |
(一) 明确受托人的法定义务 | 第40-41页 |
(二) 明确受托人的行为标准 | 第41页 |
五、信托受托人责任制度的补充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