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7页 |
第一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研究试剂对单个中性粒细胞呼吸活性的影响 | 第17-35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实验部分 | 第18-23页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8-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实验装置 | 第20页 |
·工作电极的处理 | 第20页 |
·中性粒细胞的提取 | 第20-21页 |
·细胞的固定 | 第21-22页 |
·记录SECM探头渐进曲线和SECM扫描曲线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3-32页 |
·O_2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 | 第23-24页 |
·固定细胞突起部分引起的负反馈电流 | 第24-27页 |
·细胞呼吸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 第27-28页 |
·试剂对细胞呼吸活性的影响 | 第28-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研究试剂对单个中性粒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53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装置 | 第37页 |
·工作电极的处理 | 第37页 |
·中性粒细胞的提取 | 第37页 |
·细胞的固定及穿孔 | 第37-38页 |
·伏安法 | 第38页 |
·记录SECM探头渐进曲线和SECM扫描曲线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9-51页 |
·H_2Q和BQ在A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 | 第39-40页 |
·SECM检测细胞内PO的最佳条件 | 第40-44页 |
·H_2Q与H_2O_2的浓度 | 第40页 |
·探头与基底的距离 | 第40-41页 |
·Dig浓度与穿孔时间 | 第41-44页 |
·Dig穿孔后细胞内MPO活性的研究 | 第44-45页 |
·试剂对单个细胞内MPO活性的影响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亚微米半径电极测定单细胞内的MPO | 第53-64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亚微米半径电极的制作 | 第55-57页 |
·循环伏安法及电极半径的测定 | 第57页 |
·SECM探头在K_3Fe(CN)_6溶液中的渐进曲线 | 第57页 |
·细胞的提取 | 第57页 |
·细胞的固定及穿孔 | 第57页 |
·记录SECM探头渐进曲线和SECM扫描曲线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电聚合绝缘的金亚微米半径电极在K_3Fe(CN)_6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58-59页 |
·金亚微米半径电极向基底逼近的SECM探头逼近曲线 | 第59-60页 |
·金亚微米半径电极与微米半径电极在测定单个中性粒细胞中的比较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