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前言 | 第8页 |
| ·骆驼蓬的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分布 | 第8-9页 |
| ·骆驼蓬化学成分研究 | 第9-12页 |
|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9-10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0-11页 |
| ·其他化合物 | 第11-12页 |
| ·骆驼蓬的生物活性 | 第12-17页 |
| ·骆驼蓬的药理作用 | 第12-16页 |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2-13页 |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3页 |
| ·对肌肉系统的作用 | 第13-14页 |
|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14-15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 ·消炎、止痛作用 | 第15页 |
| ·辐射防护作用 | 第15-16页 |
| ·对害虫及微生物的作用 | 第16-17页 |
| ·杀虫活性 | 第16页 |
| ·抑菌活性 | 第16-17页 |
| ·对其种子萌芽的影响 | 第17页 |
| ·毒性 | 第17页 |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骆驼蓬化学成分的预试及种子中总碱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 第19-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 ·试剂 | 第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 ·骆驼蓬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 | 第20-22页 |
| ·预试样液的制备 | 第20页 |
| ·试管预试法预试 | 第20-21页 |
| ·圆形滤纸层析法预试 | 第21-22页 |
| ·骆驼蓬种子中生物碱超声提取工艺 | 第22-23页 |
| ·正交试验设计及各因素水平设定 | 第22-2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3页 |
| ·总生物碱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驼蓬地上部(含种子)化学成分预试结果 | 第23-24页 |
| ·种子中总碱超声提取 | 第24-25页 |
| ·方差分析结果 | 第24-25页 |
| ·最佳工艺验证 | 第25页 |
| ·讨论 | 第25-27页 |
| ·骆驼蓬中的化学成分 | 第25-26页 |
| ·种子中总碱提取工艺条件的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骆驼蓬地上部几种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27-3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7-28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试剂 | 第27-28页 |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骆驼蓬地上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 第28-31页 |
| ·样品粗分 | 第28-29页 |
|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29页 |
| ·化合物Ⅱ、Ⅲ、Ⅳ、Ⅶ的分离纯化 | 第29-30页 |
| ·化合物Ⅴ、Ⅵ的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 ·各化合物的纯度检测 | 第31-32页 |
| ·各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 第32页 |
| ·各化合物的光谱测定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 ·分离纯化结果 | 第32页 |
| ·纯度检测结果 | 第32页 |
|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32-36页 |
| ·化合物Ⅰ的结构解析 | 第33页 |
| ·化合物Ⅳ的结构解析 | 第33-34页 |
| ·化合物Ⅵ的结构解析 | 第34-35页 |
| ·化合物Ⅶ的结构解析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生物碱分离纯化 | 第36-37页 |
| ·结构鉴定中的问题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附图 | 第45-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