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1. 研究范畴 | 第10-12页 |
·时间范畴:后合拍时代 | 第11-12页 |
·对象范畴:港产合拍片 | 第12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1章 港片北上成因概述 | 第16-23页 |
·被历史命名的“香港电影” | 第17-18页 |
·北上成因:香港与内地的双向互动 | 第18-23页 |
·市场驱动:香港电影描绘北进图景 | 第19-21页 |
·政策助推:内地影业踏入产业化之途 | 第21-23页 |
第2章 港片北上文化妥协之时间/类型/地域选择 | 第23-32页 |
·时间与类型 | 第23-30页 |
·对当代的规避、对动作片的选择 | 第23-27页 |
·对六十年代的怀旧 | 第27-29页 |
·对“九七”情结的全新表述 | 第29-30页 |
·地域选择——“北上广”,香港人的内地想象 | 第30-32页 |
第3章 港片北上文化妥协之叙事转向 | 第32-38页 |
·叙事风格:从狂欢到节制 | 第33-35页 |
·人物塑造:言“个人之志” | 第35-38页 |
·为“小人物”立传 | 第36-37页 |
·对个体伦理的关注 | 第37-38页 |
第4章 港片北上文化妥协之“身份”重建 | 第38-47页 |
·从排斥到认同:内地他者的身份重建 | 第39-43页 |
·去“戏剧性” | 第40-42页 |
·去“异己感” | 第42-43页 |
·“身份重建”背后的经济利益关系 | 第43-47页 |
第5章 港片北上文化妥协经典个案分析之陈可辛 | 第47-55页 |
·文化妥协策略:“类型、叙事、他者身份”的转化、融合 | 第47-51页 |
·文化妥协之下的“隐性港产片” | 第47-48页 |
·文化妥协之人性思考:背叛与同谋 | 第48-51页 |
·文化妥协之下的独特坚持:掌握“话事权”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一:2003—2010历年合拍片占香港总生产数量比例表 | 第60页 |
附录二: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大事年表(1993—2012) | 第60-62页 |
附录三:港片北上产业现状简述 | 第62-63页 |
附录四:港商进军内地大事记(1999—2012) | 第63-64页 |
附录五:陈可辛作品年表及主要获奖记录(2000—2012) | 第64-67页 |
附录六:2003-2010年度港产合拍片目(内地票房过亿)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