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9页 |
·论文的课题背景 | 第11-15页 |
·电力市场下辅助服务的获取及定价 | 第15-18页 |
·辅助服务的分类及获取 | 第15-17页 |
·关于辅助服务的定价 | 第17-18页 |
·电力市场下的无功辅助服务定价 | 第18-27页 |
·无功辅助服务概述 | 第18-20页 |
·现有的各国无功管理办法 | 第20-21页 |
·现有的无功定价研究成果 | 第21-26页 |
·无功市场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优化潮流的内点非线性规划法 | 第29-48页 |
·概述 | 第29页 |
·优化潮流的内点非线性规划法 | 第29-45页 |
·带新型数据结构的内点非线性规划法 | 第29-33页 |
·直角坐标形式下无功优化潮流的内点非线性规划法建模 | 第33-41页 |
·极坐标形式下无功优化潮流的内点非线性规划法建模 | 第41-45页 |
·内点非线性规划法用于电力系统优化潮流求解的有效性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电力市场初期费用补偿型无功定价方法 | 第48-63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无功成本分析 | 第49-53页 |
·发电机提供无功支持的成本分析 | 第49-52页 |
·输电设备提供无功支持的成本分析 | 第52-53页 |
·电力市场初期无功辅助服务费用的获取 | 第53-55页 |
·电力市场初期依据无功成本特性的无功定价原则 | 第53-54页 |
·电力市场初期无功辅助服务费用的获取 | 第54-55页 |
·电力市场初期费用补偿型无功定价方法 | 第55-60页 |
·无功容量电价补偿方法 | 第55-58页 |
·无功电量电价补偿方法 | 第58页 |
·无功容量电价 + 电量电价补偿方法 | 第58-60页 |
·算例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两部制无功定价方法 | 第63-84页 |
·概述 | 第63-65页 |
·有功和无功解耦优化的两部制无功定价方法 | 第65-75页 |
·无功支持的报价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无功优化算法 | 第67-70页 |
·建议的两部制无功电价模式 | 第70-72页 |
·算例 | 第72-75页 |
·基态仿真结果 | 第72-73页 |
·无功市场力分析 | 第73-74页 |
·算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74-75页 |
·有功和无功联合优化的两部制无功定价方法 | 第75-83页 |
·无功优化建模 | 第75-77页 |
·无功两部制电价模型与无功实时电价模型的比较 | 第77-80页 |
·算例 | 第80-83页 |
·有、无功联合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80-82页 |
·两部制无功电价研究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无功等值定价方法 | 第84-99页 |
·概述 | 第84-85页 |
·无功优化建模 | 第85-88页 |
·无功等值电价法 | 第88-91页 |
·无功等值电价模型 | 第89页 |
·无功等值电价的市场特性分析 | 第89-91页 |
·计及经济因子的无功等值电价法 | 第91-94页 |
·无功的区域贡献衡量法——经济因子法 | 第92-93页 |
·计及经济因子的无功等值电价模型 | 第93-94页 |
·算例 | 第94-98页 |
·基态仿真结果 | 第94-96页 |
·无功等值电价仿真研究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无功等值定价方法 | 第99-111页 |
·概述 | 第99-100页 |
·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无功定价模型 | 第100-104页 |
·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无功优化建模 | 第100-103页 |
·无功电量成本目标 | 第100-101页 |
·系统有功网损目标 | 第101页 |
·多种运行方式下电压幅值波动最小目标 | 第101-102页 |
·多种运行方式下折中的无功优化建模 | 第102-103页 |
·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无功等值定价流程 | 第103-104页 |
·算例 | 第104-110页 |
·基态仿真结果 | 第105-107页 |
·运行方式改变时无功优化的经济特性和电压变化趋势分析 | 第107-109页 |
·多种运行方式下无功等值电价计算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本文结论 | 第111-112页 |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附录A IEEE-30母线系统基本数据(功率基值为100MVA) | 第125-126页 |
A1 IEEE-30母线系统支路参数 | 第125-126页 |
A2 发电机基本参数 | 第126页 |
A3 电容器基本参数 | 第126页 |
附录B IEEE-30母线系统的计算数据及部分计算结果 | 第126-131页 |
B1 系统负荷数据、发电机出力及优化前后的节点电压 | 第126-127页 |
B2 系统负荷数据及三种目标下的发电机有功分配 | 第127-128页 |
B3 系统负荷数据及各种目标下的节点电压优化结果 | 第128-129页 |
B4 多种运行方式下基态负荷及针对折中优化目标F的各节点电压优化结果 | 第129-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2-133页 |
声明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