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心脾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的西医研究 | 第10-23页 |
1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0页 |
2 发病机制研究 | 第10-13页 |
3 临床表现 | 第13页 |
4 诊断 | 第13-14页 |
5 各种筛查量表 | 第14-16页 |
6 治疗 | 第16-17页 |
7 预防 | 第17-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综述二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 | 第23-28页 |
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 第23-24页 |
2 中医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 | 第24-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8-45页 |
前言 | 第28页 |
临床资料 | 第28-29页 |
诊疗标准 | 第29-32页 |
1 西医学诊断标准 | 第29页 |
2 中医学证候标准 | 第29页 |
3 产后抑郁入选标准 | 第29-30页 |
4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5 观察标准 | 第30页 |
6 评定方法 | 第30-31页 |
7 统计学处理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9页 |
1 脱落病例 | 第32页 |
2 两组间一般性资料可比性检测 | 第32-34页 |
3 治疗结果 | 第34-38页 |
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4页 |
1 研究结果及疗效分析 | 第39-40页 |
2 本项研究的西医发病机制讨论 | 第40-42页 |
3 本项研究的中医辨治讨论 | 第42-43页 |
4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附件一、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 第46-48页 |
附件二、抑郁症中医证候评定表(心脾两虚证)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