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 第一节 植物逆境生理及逆境应答机制 | 第11-28页 |
| 1. 植物逆境反应的分子生理基础 | 第11-13页 |
| ·植物的抗逆性 | 第11-12页 |
| ·植物在逆境下的一般生理变化 | 第12-13页 |
| 2. 植物逆境应答的分子机制 | 第13-22页 |
| ·抗渗透胁迫中直接起作用的蛋白质 | 第14-19页 |
| ·渗透调节剂 | 第14-17页 |
| ·LEA蛋白质 | 第17页 |
| ·抗氧化防御系统 | 第17-18页 |
| ·ABA的作用 | 第18页 |
| ·乙烯的作用 | 第18-19页 |
| ·参与信号传导或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录因子 | 第19-20页 |
| ·转录因子 | 第19页 |
| ·转录因子的结构 | 第19-20页 |
| ·转录因子的活性 | 第20页 |
| ·逆境信号传导过程中的转录因子 | 第20-22页 |
| ·依赖ABA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1-22页 |
| ·不依赖ABA的信号转导途径和DRE顺式作用元件的鉴定 | 第22页 |
| 3. 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的特征、分类和功能 | 第22-24页 |
| 4. DREB转录因子的鉴定和克隆 | 第24-28页 |
| ·水稻DREB转录因子的鉴定和克隆 | 第26页 |
| ·其它植物中DREB转录因子的鉴定和克隆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水稻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 | 第29-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6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6页 |
| ·AP2/EREBP片段的获得 | 第29-30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 ·DNA片段的连接 | 第31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1页 |
| ·克隆的筛选以及阳性克隆的检测 | 第31页 |
| ·测序质粒DNA的制备以及PCR反应等准备 | 第31-32页 |
| ·测序 | 第32页 |
| ·基因全长的克隆 | 第32-34页 |
| ·基因ORF的分离 | 第34-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AP2/EREBP片段的获得 | 第36页 |
| ·连接、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6页 |
| ·测序 | 第36-37页 |
| ·b02-RACE | 第37-38页 |
| ·5末端和3末端的完全测序 | 第38页 |
| ·全长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 第38-42页 |
| 3. 讨论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45-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 ·实验材料与地点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 ·试验处理的干旱程度及对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干旱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 第46页 |
| ·干旱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干旱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 第47页 |
| ·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组合)稻米品质的差异 | 第47-49页 |
| 3. 讨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表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