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甘薯(红薯)论文

甘薯黑斑病抗性基因AFLP分子标记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1 文献综述第7-15页
 1.1 甘薯栽培现状第7页
 1.2 甘薯黑斑病危害及防治方法第7-8页
 1.3 分子标记及其在甘薯中的应用第8-13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5页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15页
 2.3 试验方法第15-26页
  2.3.1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第15-16页
  2.3.2 甘薯基因组DNA的小量提取第16-17页
  2.3.3 基因组DNA的酶切第17-18页
  2.3.4 DNA片段接头的连接第18页
  2.3.5 DNA片段的预扩增第18-19页
  2.3.6 DNA片段的选择性扩增第19-20页
  2.3.7 引物筛选第20页
  2.3.8 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第20-22页
  2.3.9 银染第22页
  2.3.10 特异性片段筛选第22页
  2.3.11 特异性片段回收第22-23页
  2.3.12 特异性片段克隆第23-25页
  2.3.13 特异性 DNA片段序列测定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3.1 甘薯抗性鉴定结果分析第26页
 3.2 甘薯DNA的提取第26-27页
 3.3 酶切时间第27页
 3.4 连接时间第27页
 3.5 预扩体系第27-28页
 3.6 选择性扩增第28-29页
 3.7 引物筛选第29-30页
 3.8 甘薯黑斑病特异性DNA片段筛选第30页
 3.9 特异性DNA片段回收第30-31页
 3.10 特异性DNA片段克隆第31页
 3.11 特异性DNA片段测序第31-3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32-35页
 4.1 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性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第32页
 4.2 关于甘薯DNA的提取第32页
 4.3 AFLP标记应注意的问题第32-33页
 4.4 关于银染检测应注意的问题第33-34页
 4.5 提取特异性片段存在的问题第34页
 4.6 关于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1页
致谢第41-42页
附表第42-46页
附: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体系结构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中国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