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单司机作业劳动制度研究
第1章 概述 | 第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机车单司机作业对司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8页 |
·制定合理的作业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第8-9页 |
·机车乘务方式的发展和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的发展情况 | 第9-10页 |
·国外的最新进展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机车乘务员生理和心理素质的测评 | 第12-23页 |
·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测试 | 第12-16页 |
·心理和生理素质对驾驶工作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机车乘务员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 第13页 |
·生理和心理素质测试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测试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 第14-15页 |
·主要测试结果统计和分析 | 第15-16页 |
·确定合格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标准 | 第16-23页 |
·人体的主要生理特性 | 第16-18页 |
·驾驶环境对机车乘务员生理特性的要求 | 第18-19页 |
·人对驾驶环境的舒适性要求 | 第19-21页 |
·单司机作业所需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 第21-23页 |
第3章 机车驾驶室环境对司机的影响 | 第23-35页 |
·机车驾驶室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过程 | 第23-24页 |
·调查的主要目的和调查对象 | 第23页 |
·调查的主要线路和过程 | 第23-24页 |
·高速机车的驾驶室设施对司机的影响 | 第24-29页 |
·机车司机的作业负荷 | 第24-26页 |
·高速机车司机作业负荷特点 | 第26-29页 |
·机车驾驶系统研究的基础 | 第29-31页 |
·对机车司机驾驶行为进行考证 | 第29页 |
·机车驾驶室操纵台的信息整合 | 第29-30页 |
·规范化驾驶室操纵台的布置 | 第30-31页 |
·机车及驾驶室人机界面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 第31-35页 |
·操纵台的设计与布置 | 第31页 |
·驾驶室座椅的设计 | 第31-32页 |
·操纵台的显示系统设计 | 第32-33页 |
·司机视野因素的影响 | 第33页 |
·驾驶室的微环境 | 第33页 |
·驾驶室的装饰 | 第33-35页 |
第4章 单司机作业劳动制度的确定 | 第35-55页 |
·单司机作业中的人机系统可靠性 | 第35-42页 |
·机车单司机作业可靠度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机车设备、环境可靠性 | 第36-38页 |
·机车司机的驾驶可靠性 | 第38-41页 |
·机车司机的驾驶可靠性与驾驶环境的关系 | 第41-42页 |
·确定长交路下的机车单司机作业劳动制度 | 第42-55页 |
·我国机车长交路取得突破 | 第42-45页 |
·建立新型长交路轮换包乘制 | 第45-55页 |
第5章 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55-57页 |
·研究手段需要改进 | 第55页 |
·解决方案尚需完善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