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1 章 民营化的全球视点与基本要义 | 第8-17页 |
| ·民营化的全球视点 | 第8-9页 |
| ·民营化的世界性潮流 | 第8-9页 |
| ·民营化的动机与认知 | 第9页 |
| ·民营化的不同模式 | 第9-13页 |
| ·英国的国有企业直接私有化模式 | 第10-11页 |
| ·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分类私有化模式 | 第11-12页 |
| ·各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共性特征 | 第12-13页 |
| ·民营化基本内涵辨析 | 第13-17页 |
| ·西方民营化概念的源起与界定 | 第13-15页 |
| ·民营化概念在中国国企改革中的特定内涵 | 第15-17页 |
| 第2 章 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的基本状况与法学分析 | 第17-24页 |
| ·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的阶段划分 | 第17-19页 |
| ·1978 年到1984 年:放权让利阶段 | 第17页 |
| ·1985 年到1991 年:承包租赁阶段 | 第17-18页 |
| ·1992 年到2001 年:公司制改造与战略重组阶段 | 第18页 |
| ·2001 年以来:国有产权改革阶段 | 第18-19页 |
| ·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的基本现状 | 第19-21页 |
| ·竞争性领域 | 第19-20页 |
| ·非竞争性领域 | 第20-21页 |
|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内部治理 | 第21页 |
| ·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的法学分析 | 第21-24页 |
| ·意思自治点燃中国民营化的星星之火 | 第21-22页 |
| ·行政权一统天下的力不从心 | 第22页 |
| ·两权分离阐释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 第22页 |
| ·民商经济法拓展民营化的制度空间 | 第22-24页 |
| 第3 章 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路径分析 | 第24-37页 |
| ·行政合同主导下的国企民营化路径 | 第24-27页 |
| ·行政合同主导下的国企民营化路径的非市场化特征 | 第24-25页 |
| ·行政合同主导下的国企民营化的内在缺陷 | 第25-27页 |
| ·政策推进下的国企民营化路径 | 第27-29页 |
| ·政策推进下的国企民营化路径的非市场化特征 | 第27-28页 |
| ·政策推进下的国企民营化路径的内在缺陷 | 第28-29页 |
| ·国有产权改革阶段的国企民营化路径 | 第29-31页 |
| ·管理层收购的非市场特征 | 第29-30页 |
| ·管理层收购的缺陷性分析 | 第30-31页 |
| ·市场化路径的初步尝试与基本构想 | 第31-37页 |
| ·中国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初步尝试 | 第32-33页 |
|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多元路径 | 第33-34页 |
| ·国有企业成功民营化的制约因素 | 第34-35页 |
| ·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应有作用 | 第35-37页 |
| 第4 章 法律视野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 | 第37-50页 |
| ·公法视野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 | 第37-38页 |
| ·根本大法中相关理念的重构 | 第37-38页 |
| ·政府法律角色的重构 | 第38页 |
| ·公法责任的法律重构 | 第38页 |
| ·经济法视野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 | 第38-44页 |
| ·国有资产保护的基本问题 | 第39-40页 |
| ·国有出资人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40-44页 |
| ·民商法视野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 | 第44-50页 |
| ·中国公司法律框架下国有公司制度的主要缺陷 | 第44-46页 |
| ·公司法框架下国有资产出资人义务的履行 | 第46-48页 |
| ·国有股权转让法律机制的重构 | 第48-50页 |
| 第5 章 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中利益相关者的法律保护 | 第50-55页 |
| ·现行立法关于利益相关者保护的规定及其主要问题 | 第50-52页 |
| ·关于国家利益的法律保护 | 第50页 |
| ·关于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 第50-51页 |
| ·关于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 第51页 |
| ·关于职工的法律保护 | 第51-52页 |
| ·关于消费者的法律保护 | 第52页 |
| ·完善利益相者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 | 第52-55页 |
| ·尽快完善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相关立法 | 第52-53页 |
| ·重塑社会信用体系 | 第53页 |
| ·加强市场行为的执法监督 | 第53-54页 |
| ·发挥社会中间层的积极作用 | 第54页 |
| ·增强民营化公司的社会责任 | 第54页 |
| ·改进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司法救济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