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景观生态分析与规划信息系统研建
引言 | 第1-10页 |
1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景观生态领域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16-35页 |
·系统子模块的设计及其主要功能 | 第17-27页 |
·输入输出模块 | 第17-19页 |
·显示模块 | 第19-20页 |
·图形编辑模块 | 第20-21页 |
·查询、统计模块 | 第21-23页 |
·数据集管理模块 | 第23-24页 |
·景观建模、景观分析与辅助规划模块 | 第24-27页 |
·景观指数管理模块设计 | 第24-25页 |
·景观分析模块设计 | 第25-26页 |
·景观辅助规划模块设计 | 第26-27页 |
·地理数据的组织、存贮与访问 | 第27-35页 |
·对象的层次关系 | 第27-28页 |
·几何对象的存储 | 第28-29页 |
·属性对象的存储 | 第29-30页 |
·对象的访问 | 第30页 |
·图斑分类码的设计 | 第30-35页 |
3 系统实现 | 第35-60页 |
·环境搭建 | 第35页 |
·总体界面 | 第35-36页 |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36-60页 |
·输入、输出模块的实现 | 第36-38页 |
·矢量图的打开与装载 | 第36-37页 |
·影像文件的导入 | 第37页 |
·表格的打印 | 第37-38页 |
·图层的打印 | 第38页 |
·显示模块的实现 | 第38-40页 |
·地图显示功能、地图缩放、全屏、漫游 | 第38页 |
·显示结点与遍历结点算法 | 第38-39页 |
·显示追踪线 | 第39页 |
·显示图斑码与图斑分类显示 | 第39-40页 |
·当前被选择实体的特殊显示 | 第40页 |
·编辑模块的实现 | 第40-45页 |
·实体选择 | 第40-41页 |
·编辑工具--点捕捉与线追踪 | 第41-42页 |
·实体的添加与删除 | 第42-43页 |
·实体的移动 | 第43页 |
·量测功能 | 第43页 |
·实体的分割与融合 | 第43-44页 |
·编辑的恢复(Undo)与重做(Redo) | 第44-45页 |
·查询、统计模块的实现 | 第45-47页 |
·图形到属性表的查询 | 第45页 |
·属性表到图形的查询 | 第45-47页 |
·基本景观信息统计 | 第47页 |
·分类统计(直方图、饼图) | 第47页 |
·数据集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47-51页 |
·管理图层集 | 第47页 |
·管理查询集 | 第47-49页 |
·管理表单集 | 第49页 |
·管理图斑码集 | 第49-50页 |
·属性数据的管理 | 第50-51页 |
·景观指数建模模块的实现 | 第51-57页 |
·景观模型的数据结构 | 第51页 |
·景观的数据结构 | 第51-52页 |
·系统内置的景观指数模型 | 第52-53页 |
·景观指数模型(数学公式)的数学解析与运算 | 第53-56页 |
·景观指数模型库的管理 | 第56-57页 |
·景观分析模块的实现 | 第57-58页 |
·景观辅助规划模块的实现 | 第58-60页 |
4 景观分析应用实例 | 第60-66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