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

导论第1-28页
 一、 问题的缘起第12-13页
 二、 法律解释的普遍性(对法律适用过程的实证考察)第13-18页
 三、 法律适用、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第18-21页
 四、 问题的意义第21页
 五、 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六、 本文的内容与创新第24-26页
 七、 论文的结构与重要术语的澄清第26-28页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诠释学第28-53页
 第一节 出释入造--方法论诠释学向哲学诠释学的转向第29-36页
  一、 诠释学与解释学第29-30页
  二、 精神科学的基石--局部诠释学向一般诠释学的转向第30-32页
  三、 此在的存在方式--方法论诠释学向哲学诠释学的转向第32-34页
  四、 出释入造--加达默尔对哲学诠释学的发展第34-36页
 第二节 不完全是出释入造--法律解释理论的发展综述第36-48页
  一、 传统的应用层次的法律解释理论第37-39页
  二、 哲学诠释学影响下的法律解释理论第39-41页
  三、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阿列克西的法论证理论第41-48页
 第三节 哲学诠释学和方法论诠释学矛盾的消解第48-51页
 第四节 法律诠释学对于研究法律解释的能与不能第51-53页
第二章 刑法解释概论第53-92页
 第一节 法的客观性第54-69页
  一、 法的客观性的含义第54-56页
  二、 法的客观性与个案法律适用第56-60页
  三、 法的相对客观性--相对,但仍有客观性第60-69页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与正当性第69-72页
  一、 何为客观、正当的法律解释第69-70页
  二、 如何获得正当的法律解释?第70-72页
 第三节 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正当性第72页
 第四节 刑法解释概论第72-92页
  一、 刑法解释的概念、主体第72-76页
  二、 刑法解释的对象第76-78页
  三、 刑法解释的特征第78-82页
  四、 刑法解释观述评第82-85页
  五、 笔者的观点--法律的客观性和解释者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折衷解释观,寻觅文本现在的客观含义的法律解释目标第85-92页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指导与制约第92-136页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分析第93-110页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第94-105页
  二、 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第105-107页
  三、 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第107-109页
  四、 笔者的看法第109-110页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分析第110-117页
  一、 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第111-112页
  二、 法的价值的不同含义第112-116页
  三、 罪刑法定原则的双重价值第116-117页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法治原则第117-123页
  一、 法治的内容第117-119页
  二、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第119页
  三、 面对矛盾的选择--形式法治优先第119-122页
  四、 罪刑法定原则与恶法亦法第122-123页
 第四节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指导与制约第123-136页
  一、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最终制约作用第123页
  二、 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作用之比较第123-124页
  三、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目标第124页
  四、 罪刑法定原则与严格解释第124-126页
  五、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方法第126-128页
  六、 罪刑法定原则与普适性刑法解释的溯及力第128-136页
第四章 正当性刑法解释的方法保证第136-194页
 第一节 法律解释方法的四种“面相”第137-139页
 第二节 研究解释方法的意义第139-140页
 第三节 法律解释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原则第140-142页
 第四节 法律解释方法综述第142-148页
  一、 九国解释方法比较研究第142-146页
  二、 德国和台湾地区的观点第146-147页
  三、 本文的观点第147-148页
 第五节 狭义刑法解释方法各论第148-166页
  一、 文理解释方法第149-157页
  二、 历史解释方法第157-159页
  三、 体系解释方法第159-163页
  四、 目的解释方法第163-166页
 第六节 刑法解释的特殊问题第166-187页
  一、 “对刑法的解释只能有利于被告”辨析第166-169页
  二、 “对刑法只能进行有利于被告的限制性解释,不能进行扩张解释”辨析第169-170页
  三、 “对刑法不能进行类推解释”辨析第170-179页
  四、 刑法解释中的当然解释第179-181页
  五、 反对解释的有效性第181-187页
 第七节 刑法解释中的价值补充第187-190页
 第八节 刑法解释中的漏洞补充第190-194页
第五章 正当性刑法解释的程序保证第194-217页
 第一节 理想对话情境对获得正当刑法解释结论的必要性第194-199页
  一、 程序建构对刑法解释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第195-196页
  二、 理想对话情境有助于保证法律解释结论的正当性第196-199页
 第二节 程序参与原则与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第199-202页
  一、 程序的作用第199-201页
  二、 程序参与原则的重要意义第201-202页
 第三节 审判程序中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第202-210页
  一、 如何实现法官心理的转变第202-203页
  二、 如何从程序上使法官能够和检察官、被告进行对话第203-205页
  三、 具体制度建构第205-210页
 第四节 判决说理与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第210-212页
  一、 判决说理的必要性第210-211页
  二、 如何使法官能够写出附判决理由的判决书第211-212页
 第五节 普适性法律解释程序中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第212-217页
附录 案例索引第217-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24页
致谢第224-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泵的研究
下一篇:HC520-3型液压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