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一、 论证与法律论证学说的考察及评价 | 第10-22页 |
(一) 论证与法律论证的关系 | 第10-11页 |
(二) 关于论证的逻辑学观点 | 第11-15页 |
1 、 形式逻辑学的论证观点 | 第11-12页 |
2 、 非形式逻辑学的论证观点 | 第12-15页 |
(三) 关于法律论证理论的各种学说考察 | 第15-22页 |
1 、 德沃金的法律理论 | 第16-18页 |
2 、 哈贝马斯的对话性论证学说 | 第18-19页 |
3 、 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 | 第19-22页 |
二、 关于法律论证的界定 | 第22-31页 |
(一) 法律论证的内涵分析 | 第22-31页 |
(二) 法律论证的特征 | 第31页 |
1 、 法律论证有三个论证主体 | 第31页 |
2 、 法律论证是一种正当性论证 | 第31页 |
3 、 法律论证的结论具有可废止性 | 第31页 |
三、 司法实践中法律论证的必要性 | 第31-40页 |
(一) 现行法律解释方法的局限性说明法律论证的必要性 | 第32-36页 |
1 、 法律解释方法的分类不科学 | 第32-34页 |
2 、 通过简单的排序,不可能解决各方法之间存在着的矛盾 | 第34-35页 |
3 、 各种解释方法的有效性、可适用性未能得到充分论证 | 第35-36页 |
(二) 对法律解释的前提条件和过程的分析说明法律论证的必要性 | 第36-38页 |
(三) 当事人解释法律之冲突的根源说明法律论证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四、 如何进行法律论证 | 第40-51页 |
(一) 法官对个案解释观点的论证 | 第41-48页 |
1 、 语义解释的论述形式 | 第43-44页 |
2 、 发生学解释(法意解释)的论述形式 | 第44页 |
3 、 目的解释的论述形式 | 第44-45页 |
4 、 其他几种论述形式 | 第45-48页 |
(二) 法官对当事人合理解释观点的考量与整合 | 第48-51页 |
五、 法律论证的表现形式-判决书中的法律理由 | 第51-54页 |
(一) 要显明法官对其个案解释观点即审判规范的论证过程 | 第52页 |
(二) 要显明当事人对话、议论的过程及保障这一过程的公正合理的程序规则 | 第52-53页 |
(三) 要显明法官的最终解释结果的实质理由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