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15页 |
| ·国内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现状 | 第7-11页 |
| ·植被遥感的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水热的定量遥感 | 第9-10页 |
| ·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植被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特点 | 第11-13页 |
|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定量评价的优越性 | 第12页 |
|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定量评价的不足 | 第12-13页 |
|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 2 福州市生态环境概述 | 第15-20页 |
| ·福州市生态环境的特点 | 第15-16页 |
| ·福州市生态环境类型 | 第16-20页 |
| 3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的建立 | 第20-30页 |
|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 | 第20-21页 |
|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涉及的要素指数 | 第21-27页 |
| ·植被指数 | 第21-23页 |
| ·热度指数 | 第23页 |
| ·湿度指数 | 第23-24页 |
| ·穗帽变换指数 | 第24-25页 |
| ·土壤指数 | 第25页 |
| ·K-L变换指数 | 第25-26页 |
| ·地形数据 | 第26-27页 |
| ·气象数据 | 第27页 |
| ·植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及遥感本底值的建立 | 第27-30页 |
| 4 基于TM的福州市植被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 第30-37页 |
| ·TM数据及预处理 | 第30页 |
|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30页 |
| ·福州市植被生态环境涉及要素的提取 | 第30-32页 |
| ·遥感指数 | 第30-32页 |
| ·植被指数 | 第30-31页 |
| ·热度指数 | 第31页 |
| ·湿度指数 | 第31页 |
| ·土壤亮度指数 | 第31-32页 |
| ·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分量 | 第32页 |
| ·地形数据 | 第32页 |
| ·福州市植被生态环境遥感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 ·评价结果精度分析 | 第34-37页 |
| 5 基于MODIS的福建省植被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 第37-48页 |
| ·福建省植被生态环境特点 | 第37-38页 |
| ·EOS/MODIS遥感数据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前景 | 第38-41页 |
| ·对地观测系统(EOS) | 第38-39页 |
| ·MODIS遥感数据 | 第39-41页 |
| ·MODIS数据的地学应用前景 | 第41页 |
| ·MODIS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41-43页 |
| ·资料来源 | 第41-42页 |
| ·预处理 | 第42-43页 |
| ·福建省植被生态环境涉及要素指数的提取 | 第43-45页 |
| ·遥感指数 | 第43-44页 |
| ·植被指数 | 第43页 |
| ·热度指数 | 第43页 |
| ·湿度指数 | 第43页 |
| ·土壤亮度指数 | 第43-44页 |
| ·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分量 | 第44页 |
| ·地形数据 | 第44页 |
| ·气象数据 | 第44-45页 |
| ·指数的处理、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 ·指数的处理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 ·评价结果的精度分析 | 第46-48页 |
| 6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综合分析 | 第48-58页 |
| ·植被生态环境遥感信息图谱分析 | 第48-52页 |
| ·福建省植被生态环境遥感信息图谱分析 | 第48-49页 |
| ·福州市植被生态环境遥感信息图谱分析 | 第49-52页 |
| ·福州市各级植被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图谱分析 | 第49-50页 |
| ·福州市植被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遥感信息图谱分析 | 第50-52页 |
| ·福州市植被生态环境涉及指数的信息图谱分析 | 第52页 |
| ·研究区植被生态环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成因分析 | 第52-58页 |
| ·自然原因 | 第53-56页 |
| ·人为因素 | 第56-58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中文摘要 | 第64-66页 |
| 附图 | 第66-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