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人格观对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
独创性声明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理论综述 | 第8-16页 |
·人格及其内隐性 | 第8-11页 |
·人格的概念 | 第8-9页 |
·人格属性与特质 | 第9-10页 |
·人格的内隐性 | 第10-11页 |
·内隐人格观及其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内隐人格观的概念 | 第11-12页 |
·内隐人格观的普遍性与维度 | 第12-13页 |
·内隐人格观的理论模型 | 第13-14页 |
·内隐人格观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 研究意义及设想 | 第16-20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意义 | 第16-17页 |
·在人格研究方面的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假设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投射测验 | 第18页 |
·效价匹配 | 第18-19页 |
·错觉关联 | 第19-20页 |
4 实验研究 | 第20-50页 |
·内隐人格观的测量 | 第20-31页 |
·预调查 | 第20-29页 |
·正式测验 | 第29-31页 |
·实验一:社会人知觉中内隐人格观的印象形成机制 | 第31-4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预备实验 | 第32-35页 |
·正式实验 | 第35-41页 |
·实验二:社会人判断中内隐人格观的信息加工策略 | 第41-5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1-42页 |
·实验1 | 第42-46页 |
·实验2 | 第46-50页 |
5 总讨论 | 第50-52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2-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