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引言第1-16页
第一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表现型结构的研究第16-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试验材料第16-17页
     ·供试菌株第16页
     ·鉴别寄主第16-17页
     ·供试培养基第17页
     ·供试药剂第17页
   ·试验方法第17-19页
     ·生理小种鉴定第17-18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测定第18页
     ·不同抗性菌株EC_(50)值的测定第18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测定第18-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9-28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第19-22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测定第22-26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程度及抗性频率的测定第22-26页
     ·高抗、中抗及高度敏感菌株的甲霜灵EC-(50)值第26页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组成与分布第26-28页
 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基于AFLP的遗传变异研究第29-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6页
   ·试验材料第29-3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9页
     ·试验所用试剂第29页
     ·供试菌株第29-31页
     ·供试培养基第31页
     ·供试引物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6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1-32页
     ·模板DNA浓度与纯度检测第32页
     ·AFLP DNA指纹的获得第32-35页
     ·结果统计与分析第35-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6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AFLP DNA指纹第36-41页
     ·酶切与连接第36-37页
     ·预扩体系第37-38页
     ·选扩体系第38-41页
   ·AFLP指纹图谱引物的筛选第41-42页
   ·50个晚疫病菌株的AFLP DNA指纹图谱及多态性分析第42页
   ·供试菌株的AFLP DNA谱带聚类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2-46页
 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DX98-2、DX98-3、DK98-1的生物学特性及AFLP分子标记第47-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试验材料第47-48页
     ·供试菌株第47页
     ·供试培养基第47页
     ·供试仪器第47页
     ·供试药品第47-48页
   ·试验方法第48-49页
     ·菌株DX98-2、DX98-3、DK98-1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及孢子囊产量的测定第48页
     ·菌株DX98-2、DX98-3和DK98-1的交配效率及卵孢子产生数量第48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DX98-2、DX98-3和DK98-1的AFLP指纹分析第48-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菌株DX98-2、DX98-3和DK98-1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第49-50页
   ·菌株DX98-2、DX98-3和DK98-1孢子囊产生数量的测定结果第50-51页
   ·DX98-2、DX98-3和DK98-1的交配效率及产生卵孢子数的测定结果第51-52页
   ·菌株DX98-2、DX98-3和DK98-1的AFLP指纹图谱及分子标记第52-54页
   ·AFLP DNA特异谱带的回收第54-55页
   ·菌株DX98-2、DX98-3和DK98-1 AFLP分子标记的序列分析第55-56页
 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马铃薯晚疫病菌无性和有性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第57-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试验材料第57-58页
     ·供试仪器设备第57页
     ·供试菌株第57-58页
     ·供试寄主植物第58页
     ·供试药品第58页
   ·试验方法第58-59页
     ·菌株SW98-2单游动孢子后代的获得第58页
     ·杂交组合DX98-2×SW98-2 F_1代菌系的获得第58-59页
     ·亲本菌株、无性后代及有性杂交F_1代菌系的生理小种鉴定第59页
     ·亲本菌株及后代菌系的AFLP指纹图谱获得第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亲本菌株SW98-2及其10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生理小种鉴定第59页
   ·亲本菌株DX98-2、SW98-2及其48个F_1代菌系的生理小种鉴定第59-61页
   ·AFLP指纹图谱引物的筛选第61-62页
   ·SW98-2无性后代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第62-63页
   ·F_1代菌系的AFLP DNA指纹多态性分析第63页
   ·杂交组合DX98-2×SW98-2 F_1代菌株的AFLP DNA指纹图谱及其聚类结果分析第63-67页
 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讨论第68-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8页
附录第88-9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作者简历第92-93页
致谢第9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医科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Fe-Pb-Sb及Nd-In-Sn三元系合金相图以及化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