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被动式μDMFC极板加工工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9页
   ·μDMFC概述第12-19页
     ·μDMFC原理第12-15页
     ·μDMFC性能的评价指标第15页
     ·当今μDMFC的技术水平与问题第15-17页
     ·MEMS技术在μDMFC研究中的应用第17-19页
   ·μDMFC极板工艺研究现状第19-22页
     ·硅基极板工艺研究现状第19-20页
     ·金属基极板工艺的研究现状第20页
     ·聚合物基极板工艺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非硅MEMS工艺的技术优势第21-22页
   ·被动式μDMFC的研究现状第22-26页
     ·被动式与主动式的优缺点分析第22-23页
     ·浸入式被动μDMFC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自循环式被动μDMFC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本论文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6-29页
     ·本论文的工作思路第26-27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不锈钢微细化学蚀刻速率模型研究第29-49页
   ·引言第29-30页
   ·316L喷淋蚀刻的实验准备及效果验证第30-35页
     ·加工材料第30-31页
     ·蚀刻剂配方第31页
     ·喷淋蚀刻装备的搭建第31-33页
     ·不锈钢蚀刻工艺流程第33-34页
     ·喷淋蚀刻效果验证第34-35页
   ·喷淋条件下蚀刻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数据准备第37-39页
   ·模型验证及结果讨论第39-47页
     ·△J的确定第39-41页
     ·模型验证第41-43页
     ·掩模宽度对蚀刻速率的影响第43-45页
     ·掩模宽度对蚀刻深度的影响第45-46页
     ·掩模宽度对△J的影响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3 不锈钢极板微结构阵列特性与工艺研究第49-76页
   ·引言第49-50页
   ·集流网导流路径研究第50-63页
     ·样品准备和实验设备第50-52页
     ·模型建立第52-53页
     ·R_(bulk)和R_(ff)参数测量及模型化简第53-57页
     ·R_(fp)的测量及电阻网络化简第57-59页
     ·R_(fc)的测量及电阻网络化简第59-61页
     ·加入集流网前后的面积电阻率的比较第61-62页
     ·分析与讨论第62-63页
   ·不锈钢极板复合微结构阵列研究第63-74页
     ·具有微沟道阵列的不锈钢极板制备与形貌分析第63-67页
     ·微沟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具有微凸起阵列不锈钢极板的制备第68-71页
     ·微凸起阵列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4 聚合物极板工艺及自循环单电池研究第76-91页
   ·引言第76-77页
   ·自循环两相流模型及电池结构第77-80页
   ·聚合物μDMFC极板的制作工艺第80-85页
     ·阳极和阴极模具的制作工艺第80-82页
     ·高深度双面热压工艺第82页
     ·ABS电镀工艺第82-84页
     ·基于自组装工艺的表面亲水处理技术第84-85页
   ·单电池测试及自循环性能研究第85-90页
     ·电池性能测试第85-87页
     ·自循环速率的测定第87-88页
     ·电池姿态对气泡排出的影响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5 基于双极板结构的被动式电池堆研究第91-114页
   ·引言第91页
   ·电池堆原理及结构第91-94页
   ·热压模具加工工艺研究第94-97页
     ·有背板与无背板电铸工艺比较第94-96页
     ·基于无背板电铸技术的模具制作工艺第96-97页
   ·极板制作工艺及性能测试第97-103页
     ·极板制作工艺第97-98页
     ·聚合物极板的集流特性研究第98-101页
     ·聚合物极板的耐腐蚀性研究第101-103页
   ·气液分离器的制备与测试第103-106页
     ·气液分离器的制备与表征第103-104页
     ·气液分离功能的验证第104-106页
   ·电池封装与性能测试第106-112页
     ·电池封装工艺与测试方法第106-107页
     ·夹具封装电池堆性能分析第107-109页
     ·环氧树脂封装电池性能分析第109-110页
     ·纯甲醇物料供给的研究第110-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结论与展望第114-117页
创新点摘要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空镁热法还原全硅分子筛选合成多孔硅的研究
下一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电弧离子镀膜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