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μDMFC概述 | 第12-19页 |
·μDMFC原理 | 第12-15页 |
·μDMFC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15页 |
·当今μDMFC的技术水平与问题 | 第15-17页 |
·MEMS技术在μDMFC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μDMFC极板工艺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硅基极板工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金属基极板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聚合物基极板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非硅MEMS工艺的技术优势 | 第21-22页 |
·被动式μDMFC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被动式与主动式的优缺点分析 | 第22-23页 |
·浸入式被动μDMFC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自循环式被动μDMFC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6-29页 |
·本论文的工作思路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不锈钢微细化学蚀刻速率模型研究 | 第29-49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316L喷淋蚀刻的实验准备及效果验证 | 第30-35页 |
·加工材料 | 第30-31页 |
·蚀刻剂配方 | 第31页 |
·喷淋蚀刻装备的搭建 | 第31-33页 |
·不锈钢蚀刻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喷淋蚀刻效果验证 | 第34-35页 |
·喷淋条件下蚀刻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数据准备 | 第37-39页 |
·模型验证及结果讨论 | 第39-47页 |
·△J的确定 | 第39-41页 |
·模型验证 | 第41-43页 |
·掩模宽度对蚀刻速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掩模宽度对蚀刻深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掩模宽度对△J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3 不锈钢极板微结构阵列特性与工艺研究 | 第49-76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集流网导流路径研究 | 第50-63页 |
·样品准备和实验设备 | 第50-52页 |
·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R_(bulk)和R_(ff)参数测量及模型化简 | 第53-57页 |
·R_(fp)的测量及电阻网络化简 | 第57-59页 |
·R_(fc)的测量及电阻网络化简 | 第59-61页 |
·加入集流网前后的面积电阻率的比较 | 第61-6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62-63页 |
·不锈钢极板复合微结构阵列研究 | 第63-74页 |
·具有微沟道阵列的不锈钢极板制备与形貌分析 | 第63-67页 |
·微沟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具有微凸起阵列不锈钢极板的制备 | 第68-71页 |
·微凸起阵列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聚合物极板工艺及自循环单电池研究 | 第76-91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自循环两相流模型及电池结构 | 第77-80页 |
·聚合物μDMFC极板的制作工艺 | 第80-85页 |
·阳极和阴极模具的制作工艺 | 第80-82页 |
·高深度双面热压工艺 | 第82页 |
·ABS电镀工艺 | 第82-84页 |
·基于自组装工艺的表面亲水处理技术 | 第84-85页 |
·单电池测试及自循环性能研究 | 第85-90页 |
·电池性能测试 | 第85-87页 |
·自循环速率的测定 | 第87-88页 |
·电池姿态对气泡排出的影响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5 基于双极板结构的被动式电池堆研究 | 第91-114页 |
·引言 | 第91页 |
·电池堆原理及结构 | 第91-94页 |
·热压模具加工工艺研究 | 第94-97页 |
·有背板与无背板电铸工艺比较 | 第94-96页 |
·基于无背板电铸技术的模具制作工艺 | 第96-97页 |
·极板制作工艺及性能测试 | 第97-103页 |
·极板制作工艺 | 第97-98页 |
·聚合物极板的集流特性研究 | 第98-101页 |
·聚合物极板的耐腐蚀性研究 | 第101-103页 |
·气液分离器的制备与测试 | 第103-106页 |
·气液分离器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3-104页 |
·气液分离功能的验证 | 第104-106页 |
·电池封装与性能测试 | 第106-112页 |
·电池封装工艺与测试方法 | 第106-107页 |
·夹具封装电池堆性能分析 | 第107-109页 |
·环氧树脂封装电池性能分析 | 第109-110页 |
·纯甲醇物料供给的研究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作者简介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