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氮素竞争吸收的复杂性 | 第9-10页 |
·根系生理生态的变化对作物竞争吸氮影响 | 第10-11页 |
·氮素竞争与种植方式的关系 | 第11-12页 |
·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s)对氮素竞争吸收影响 | 第12-13页 |
3.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试验设计 | 第13-15页 |
·室内栽培箱试验 | 第13-14页 |
·野外试验 | 第14-15页 |
·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15-16页 |
·观测项目 | 第15页 |
·生物量间接测定种间竞争优势、强度及竞争比率 | 第15-16页 |
·~(15)N示踪直接测定氮的运移和种间竞争吸氮能力 | 第16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16-49页 |
·小麦—绿篱系统 | 第16-34页 |
·野外试验小区小麦与绿篱系统 | 第16-27页 |
·不同系统小麦和绿篱生物量及吸氮量比较 | 第16-23页 |
·间作氮吸收量和单作加权平均吸收量比较 | 第23-24页 |
·间作和单作氮养分利用效率比较 | 第24-25页 |
·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对生物量优势的贡献 | 第25-26页 |
·氮的营养竞争比率 | 第26-27页 |
·盆栽小麦与绿篱系统 | 第27-34页 |
·根系分隔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和绿篱生物量影响 | 第27-30页 |
·根系分隔对小麦和绿篱地上部氮吸收量影响 | 第30-34页 |
·大豆—绿篱系统 | 第34-45页 |
·棕红壤和紫色土小区大豆与绿篱系统 | 第34-39页 |
·不同系统大豆和绿篱生物量及吸氮量比较 | 第34-37页 |
·间作和单作加权平均氮养分吸收量及利用效率比较 | 第37-38页 |
·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对生物量优势的贡献 | 第38-39页 |
·氮的营养竞争比率 | 第39页 |
·盆栽大豆—绿篱系统 | 第39-45页 |
·根系分隔对大豆生物量、籽粒产量和绿篱生物量影响 | 第39-41页 |
·根系分隔对大豆和绿篱氮含氮量影响 | 第41-43页 |
·根系分隔对大豆和绿篱氮吸收量影响 | 第43-45页 |
·盆栽~(15)N同位素示踪试验 | 第45-49页 |
·不同分隔处理大豆和绿篱中~(15)N原子百分超比较 | 第45-47页 |
·不同分隔处理大豆和绿篱吸收~(15)N的量 | 第47-49页 |
5.讨论 | 第49-51页 |
·绿篱对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影响作物和绿篱含氮量因素 | 第50页 |
·影响作物和绿篱吸氮量因素 | 第50-51页 |
6.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