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两参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研究
| 绪 论 | 第1-18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 | 第8-15页 |
| ·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的产生 | 第8-9页 |
| ·国内外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9-13页 |
| ·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 第9页 |
| ·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阶段 | 第9-12页 |
| ·工程机械自动变速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国内外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研究工程车辆自动换挡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 第15-16页 |
| ·研究工程车辆自动换挡控制技术的意义 | 第15页 |
| ·工程车辆自动换挡单片机控制系统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工程车辆换挡规律的研究 | 第18-32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车辆现有的换挡规律及应用 | 第18-23页 |
| ·车辆现有的换挡规律概述 | 第18-21页 |
| ·换挡规律在工程车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 ·工程车辆液力传动系统及两参数换挡规律研究 | 第23-27页 |
| ·液力机械传动系概述 | 第23-24页 |
| ·换挡点速比的获取 | 第24-26页 |
| ·控制参数的选择 | 第26页 |
| ·研究节能型换挡规律的意义 | 第26-27页 |
| ·现有工程车辆换挡的控制方法及优缺点评价 | 第27-31页 |
| ·模糊控制 | 第27-28页 |
| ·神经网络 | 第28-29页 |
|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的融合 | 第29-30页 |
| ·神经网络混沌优化算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2-43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前端输入信号处理电路 | 第32-33页 |
| ·主控单元的设计 | 第33-38页 |
| ·CPU的选型 | 第34页 |
| ·等精度转速测量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34-36页 |
| ·转速测量原理 | 第34-35页 |
| ·测量过程 | 第35-36页 |
| ·其他外部电路 | 第36-37页 |
| ·系统电源的设计 | 第37-38页 |
| ·换挡电磁阀控制电路 | 第38-39页 |
| ·抗干扰技术 | 第39-42页 |
| ·研究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 | 第39页 |
|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第39-42页 |
| ·硬件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 第39-40页 |
| ·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及调试 | 第43-52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8页 |
| ·控制系统主程序 | 第43-45页 |
| ·转速测量模块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 ·控制参数计算模块 | 第47页 |
| ·变速控制与显示控制 | 第47-48页 |
| ·通用子程序模块设计 | 第48页 |
| ·换挡执行机构动作的定时 | 第48页 |
| ·控制系统的开发调试 | 第48-51页 |
| ·调试的原则与作用 | 第49页 |
| ·硬件调试 | 第49-50页 |
| ·软件调试 | 第50页 |
| ·具体调试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台架试验 | 第52-56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台架试验内容 | 第52-55页 |
| ·试验目的 | 第52页 |
| ·液力机械传动试验台简介 | 第52-53页 |
| ·自动变速试验台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53-55页 |
| ·试验内容及试验结果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本文结论 | 第56页 |
| ·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摘要 | 第62-64页 |
| Abstract | 第64-66页 |